提起摔角,老一輩可能會想到「君子馬蘭奴」、「迷暈鎖李雲」,70後又可能回憶起日本卡通《筋肉人》。其實香港一樣有摔角運動,各位不但可圍住擂台觀賞賽事,甚至可改番個角色名投入摔角手行列。不過香港現時唯一摔角組織「港摔」提醒準玩家,必須花長時間訓練體能及招式,捱得住先好玩!
今次訪問的「港摔」選手阿麟及必文,上周剛飛到新加坡打比賽。阿麟表示,目前香港大約有10位職業摔角手,不時會外出或長駐外地比賽,更愈來愈見成績,如今年3月初長駐日本的香港摔角手Jason Lee,便獲得NWA世界摔角輕量級雙料冠軍;而香港會一年搞兩次國際比賽,動輒吸引到幾百人觀看。好多人都覺得摔角既刺激又危險,但他們表示:「摔角某程度上是場表演,好似會加入爭女等故事設定,不少看似危險的動作早已排練有素,跟對手有相當默契,以不傷害對手為前提下比賽。而且在出招前都會做幾下動作或吆喝幾聲令對手有準備,只要經過悉心訓練,受傷的頻率遠低於打籃球及踢足球。」
摔角其中一個迷人地方,是每位摔角手都有鮮明角色,由道具、化妝、綽號、進場曲、出場服到終結技都自有一套,單係設定適合自己的角色都要一頭半個月。阿麟補充:「墨西哥摔角手多戴上頭套,配以一身色彩繽紛服飾,但日本及香港職業摔角手就相對低調,化妝和道具相對較少。」而每位摔角手都有專長的終結技,如阿麟用的是「德式原爆固」,必文的是「火箭昇龍拳」,聽招式名已經覺得勁揪!摔角招式眾多,無論名稱同動作都好吸引,如使出「壓制」將對手箝制或以「關節技」逼對手投降。練習中阿麟跟必文更示範電影《破壞之王》的「無敵風火輪」,原以為是虛擬招式,小記竟然可近距離見到。當然每招必須花上長時間練習,以及對雙方有絕對信任先做到。
訓練幾耐先可以上擂台呢?阿麟表示:「外國可能玩兩、三個月便可上台,但香港訓練場地有限,一星期可能只集中練兩課,所以要練近半年才可上台。」相比其他運動,摔角對頸部及腰部的鍛煉更為嚴格,只見他們不時以頭部支撐做拱橋等,不少學員學上兩、三個月便捱不住。「之前有中學生來學習摔角,但若以興趣班去看待的話,摔角會比柔道或跆拳道等吃力,所以能堅持練習的人不多。」就算未能親身去試練試玩都好,下次「港摔」搞活動時,各位都可親身到場觀賞賽事,下場比賽預計於6月舉行,他們保證一定比電視睇到嘅摔角精彩得多。
職業摔角在日本十分普及,其片假名Puroresu是Pro-Wrestling音譯簡稱。曾兩度長駐日本練習職業摔角的必文表示,單在東京已有50多間摔角公司,差不多每晚都有比賽,可想而知有幾流行。當中較著名的摔角公司有Noah、新日本職業摔角、全日本職業摔角及Pro Wrestling ZERO1等,部分更會推出商品擴闊客源。
「港摔」成員由於不時會出外比賽,難以安排常規摔角課程,故有興趣想學的人士,可透過「港摔」網頁、電話及電郵查詢授課事宜,約好時間便可一齊玩。
網址:www.hkwrestling.com
*所有動作經過專人訓練,純粹作表演用途,切勿模仿。
撰文、部分攝影:布偉倫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