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os猛片襲「景」 專家教揀皇帝位

傳統4月是電影黃金檔期開端,大片一部接一部,受惠嘅除咗觀眾,當然還有戲院。然而近年戲飛種類繁多,又3D立體又IMAX巨幕又D-Box震動椅,近排仲興埋Dolby Atmos全景聲,票價由近百元至二百多元不等,但是否物有所值呢?

為解答這謎團,今次一於找來導演界、戲院界及音效界代表,幫大家拆解Atmos技術,並教大家挑選皇帝位,入場睇戲自然更好Feel!

億元打造 全景聲抬頭

近年電影技術屢創新猶,觀眾入場時可選擇2D版、3D版、IMAX版,帶來視覺享受;相比起來,電影音效卻停滯不前。其實香港現時九成戲院仍採用1992年發表的Dolby 5.1技術,當年首部支援電影是《Batman Returns》,可想而知幾咁有歷史。隨着去年被譽為最強聲效技術的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登陸香港,新戲院一間接一間,如今次採訪的九展星影匯(The Metroplex)剛於上月開業,小記甫踏入影院,就被側牆至天花板的「喇叭陣」所震懾,其總經理楊勉恒(Helena)表示:「我們的全景聲影院多達5間,連同其他設備共花費接近1億港元打造,豪華程度屬近年少見。」

度身調校 精準喇叭陣

話明叫「全景聲」,可以想像其喇叭數量比5.1聲道更多,但背後有甚麼原理呢?Dolby大中華區市場總監柯永德(Alex)道︰「以往5.1聲道有1個Subwoofer,喇叭只放於牆上,而全景聲影院除了會於天花板安裝喇叭,還會在布幕後甚至出口位置加裝喇叭及Subwoofer,數量是以往的3至4倍;加上Atmos用的是對象導向式(Object-Oriented)混音系統,令觀眾無論身處任何角度也能聽出臨場音效。」Alex補充,在Atmos技術下,喇叭數量可多達64個,但建構時沒有劃一標準,工程師會根據每間影院的長闊高及座椅位置,度身調校喇叭的方向及位置,做好吸音及隔音工程後,更要在不同位置取樣測試,以確保每粒音都準確無誤。

達人揀戲院心得

近期猛片一浪接一浪,影音達人Alan Lee指,若想得到最佳視聽效果,不妨按戲種來選擇戲院類型,以IMAX為例,適合看一些較Wide、較壯觀的場景,因為高可視角度能增加觀眾投入感,《蜘蛛俠2:決戰電魔》中主角於紐約飛簷走壁一幕便是最佳觀賞點。但他指出IMAX亦有其缺點,例如畫面經常出現Close-up快鏡的話,肉眼往往未能追上,《變形金剛》經常有極近變形場面,看第4集時就考驗大家眼力了。至於全景聲,Alan建議觀看災難片,因為聲音變化較大,並多一些來自頭頂的聲音,正好發揮這技術的優點,《哥斯拉》的怪獸吼叫聲是必試環節。

身歷其境 聽雷聲想避

票價方面,以星影匯為例,現時每張3D Atmos戲飛統一為$95,而其他戲院若要有齊3D及全景聲的話,票價要$145左右。問到是否物有所值,《激戰》導演林超賢在聽過一段音效試片後,嘗試以觀眾角度解答︰「以前聽雷聲,你會覺得好嘈,定位好差。但喺全景聲下的雷聲,你會Feel到真係由頭頂打落嚟,會有想避開嘅感覺,無論細緻度同包圍感都好好多!」他指出,放映技術往往限制了拍攝空間,例如想用腳步聲表達人物出場,以往觀眾永遠不會知道聲音來自哪個方向,現在Atmos便能同時輸出128組獨立音源,令觀眾辨別出方向,猶如身歷其境一樣!

動畫最佳 偏後皇帝位

咁Atmos戲院嘅皇帝位喺邊呢?Alex賣花讚花香,指影院的喇叭數量足夠,基本上無論靠牆或後排位置,聲效都會比普通影院好得多。林超賢則偏好距離銀幕正中較後位置,約布幕前方三分之二左右,除了跟畫面距離剛好,聲音距離亦恰到好處。至於適合看甚麼片種,各專家不約而同指出動畫最佳,皆因聲音最天馬行空,混音師發揮空間較大;其次是動作片,尤其是空間感大的類型如《引力邊緣》,主角的呼吸聲、心跳聲及四面八方的爆炸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林導演又指︰「雖然Atmos較少用於文藝片,但若使用得宜,配樂可更Smooth地導入,令觀眾看得更投入。」

新世代戲院湧現

現時全球有超過450間影院採用Dolby Atmos技術,香港的Atmos戲院亦愈開愈多,除了星影匯外,還有時代廣場Cine Times、由海運戲院翻新的Grand Ocean、新世紀廣場Cine Grand Century等,當中奧海城The Sky Cinema更是全球首間所有House都設有Atmos系統。

居室難玩全景聲

Home Theater不是新玩意,發燒友為了於家中呈現出影院效果,往往投放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元添置器材。曾替不少名人設計家庭影院的Alan Lee表示,近年主流已由5.1聲道跳至7.2聲道,即以兩組Subwoofer增強氣氛。音色方面,玩家亦開始追求原音,對模擬音場技術如DSP等逐漸唾棄,傳聞Onkyo等大廠正鑽研家居Dolby Atmos設備。然而Alan提醒,要在家中設置Atmos系統,理論上雖然可行,但實際會遇上不少困難,例如香港居室空間有限、樓底又矮,難於天花板裝設喇叭,在喇叭數量有限下,模擬方法只會令聲音變「虛」。

豪華戲院新定義

聲畫以外,今時今日豪華戲院還從舒適度入手,林超賢直言︰「戲院一定要夠大,仲要坐得舒服!」星影匯最大的一間影院可容納430位觀眾,並設有舞台、化妝間及貴賓室,以便舉辦首映及座談會等活動。而部分VIP影院更設有震動座椅,讓觀眾透過椅內喇叭感受超低頻震動,連觸覺都照顧周到;加上場內罕有地供應炸薯、意大利咖啡、啤酒或紅白酒等食物,若買$200嘅VIP戲票,更有獨立餐膳服務。所以說現時睇戲,絕對是視聽感官多重享受。

《激戰》導演林超賢:「Atmos讓觀眾身歷其境,更方便我們這些拍電影的人講故事。」

「星影匯」總經理楊勉恒(Helena):「Atmos是未來電影大趨勢,成功吸引觀眾重新入場。」

Dolby大中華區市場總監柯永德(Alex):「電影從5.1走到7.1,音效層次已有所提升,但Atmos卻將空間感無限擴大!」

電影音效歷程

1921年 Photokinema技術誕生,告別默片年代,聲音以流聲機分開播放。

1926年 聲音與畫面儲存於同一媒體,被稱為Movietone技術,使用至1939年。

1953年 CinemaScope技術面世,聲音正式錄於磁帶內,可輸出4聲道音效。

1976年 進入Dolby Stereo立體聲年代,代表電影有翌年的《星球大戰》。

1978年 Dolby首度於70mm電影上採用減噪技術,為5.1聲道打下雛形。

1982年 THX認證出現,為影院音效設備提供參考標準。

1991年 史提芬史匹堡創立DTS技術;翌年Dolby Digital數碼音效誕生。

2010年 Dolby Surround 7.1技術為電影加多兩條聲道,《Toy Story 3》是成功例子。

2012年 Dolby Atmos技術面世,首部電影為CG動畫《Brave》。

Atmos猛片推介

截至2013年11月中旬,全球已有逾85部電影採用Dolby Atmos技術,而今年亦有多套大作如《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等採用相關技術,可說是電影界一大趨勢。

近期Atmos影片 上映日期

《美國隊長2》 4月3日

《奇鸚嘉年華2》 4月17日

《蜘蛛俠2:決戰電魔》 5月1日

《哥斯拉》 5月15日

《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 5月22日

(上映日期以發行商公布為準)

撰文︰陳志滔

部分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