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筆起:分廚餘

有一次,在學校新飯堂吃完飯後,除了要自行收拾餐具外,還要分廚餘,分可回收廢物,又要分杯,又要分刀叉。於是,我便把剩餘的食物倒進廚餘箱,誰知,我連湯匙都掉進廚餘箱去;我十分內疚,因為我恐怕湯匙會把處理廚餘的機器弄壞。整個分類遊戲玩足我幾分鐘,好像老人家做那些復康測試似的。

我把事件上載facebook,其中有兩個回應令我很激動:一:「語言咁難你都識分,垃圾點會難倒你呀?」二:「為咗我哋下一代,咪忍吓囉!」我沒有在facebook即時回應,不如在這裏回應吧。語言難,但我有興趣、有訓練,研究了10多年,分得容易;垃圾易,但我沒興趣,由小到大都沒有垃圾分類的訓練,所以分得很困難。至於第二點,我要用粵語才能抒發我激動的情緒:「喂,我冇下一代,忍嚟把鬼呀?又或者叫你上一代嚟忍我呢一代,得唔得吖?」

即使我是讀書中年人,面對一系列的環保術語,真的給考起了。例如「廚餘」,喝剩半杯的咖啡是否廚餘呢?又如「可回收廢物」,這個詞組含兩個概念,首先,你要懂得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別,當中需要某些專門的知識,喝剩半杯的咖啡是廢物嗎?應該視作廚餘還是可回收廢物,還是另立類別為「固體廚餘」、「可回收流質廢物」?

天啊!我腦袋崩壞了。香港除了有地產霸權,還有環保術語霸權,把我的中年老人癡呆的一面,盡顯無遺。這些收集廚餘兼廢物分類的措施不但歧視老人家,還極具挑釁性,把弱勢社群的弱點挑動出來。好,我下次繼續去新飯堂吃飯,但絕不分類!

(本欄逢周五、六、日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benjaminauyeung

歐陽偉豪‧大學教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