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角色名字的翻譯

我本身讀翻譯出身,不過老實說是個不怎麼樣的學生,以前課堂上學的翻譯理論早丟光了,所有的翻譯見解,都是在報章和雜誌工作,邊做邊練「實戰」學來的。其實翻譯分很多類型,有的容易有的較難,最困難我相信始終是文學翻譯,畢竟它不同新聞或商業翻譯,有特定格式和大量固定的專有詞,文學作者的手法千差萬別,最可怕還是在細節上,往往隱藏文化典故,不易處理。

引起我這麼想的是近期頗熱門的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其中有個矚目的女主角,漫畫中名字是片假名拼音ミカサ(即「Mikasa」),最初由台灣方面推出的中文版漫畫是音譯「米卡莎」,但是後來推出動畫版後,一些網上的字幕翻譯(相信來自內地)則用了漢字「三笠」,變成一個角色有兩個譯名版本。

後者用「三笠」的原因,是根據漫畫原作者諫山創說過,「Mikasa」名字典故來自日本舊海軍的戰艦「三笠號」,而且漫畫中描寫這女角是「東洋人的後裔」,所以譯者認為應直接套用漢名「三笠」。

不過文學翻譯的難處,就正正在於要準確捉摸原作者的原意及作品本身語境。諫山創雖然確實說過「Mikasa」是取自「三笠號」(或者因為在他心目中這位女角的戰鬥力相當於戰艦吧?),但這並不代表作者就希望這典故在故事中浮面,很多時候文學作品尤其幻想作品,人名和地名之類都出於典故,但這種隱藏趣味並不一定要擺到桌上來。

再看原著裏作者用了片假名來寫她的名字,日文片假名一般用於音譯外語,這裏卻用之代替直接寫漢字「三笠」,明顯用意是只取音而不取字。這些迹象都顯示,其實中文音譯「米卡莎」更符合作者原意。

不過譯名這東西,對讀者/觀眾而言總是先入為主的。兩個名都已經各自流行,那就很難再改變習慣了,除非原作者出來提出個官方定譯又作別論。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

喬靖夫•流行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