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我們誰不Cosplay?

剛過去不久的香港動漫電玩節我也有參與,工作之餘只在會場內略逛了逛。老實說場內售賣的動畫、漫畫和電玩遊戲(ACG)產品都沒怎麼吸引我,不是沒興趣,而是絕大多數在外邊市面也有售賣,實在想不到有甚麼必要來「趁墟」;最吸引眼球的倒是ACG所衍生的展場一大景觀——來往不絕的Cosplayers,可見這興趣愈來愈多香港年輕人參與,從以前只算甚為小眾的玩意,已經隱然升格為一種次文化。

「Cosplay」乃「Costume Play」(服飾扮演)的縮寫,即是真人穿上自製服飾,扮演故事角色公開展示,以裝扮動漫遊戲或奇幻/科幻影視作品的角色為主,盡力將原本在螢幕或漫畫上的虛擬人物在現實中重現。Cosplay此詞語出於日本ACG界,不過風氣本身發起自日本還是美國則難以確定,因美國的科幻和奇幻迷對扮裝的狂熱程度,跟日本ACG迷也難分高下。而香港因為文化較接近關係,本地Cosplayers多傾向日系,不過喜歡裝扮美國漫畫超級英雄的玩家也不少。

香港愈來愈多年輕人玩Cosplay,又或者相近的扮裝文化(例如愛穿哥德與蘿莉塔風格服飾),我認為最基本原因當然是受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而模仿之。另外我感覺相比於從前的年輕人,現在的愈來愈不害怕透過特殊服飾表現自己,吸引他人目光是一種正常的事——這心理跟網上貼一篇潮文或有趣的照片引人Like沒大分別,只是搬到了現實空間而已。

不少人對Cosplay側目,但我想:大人也好,年輕人也罷,誰的人生不多多少少在玩Cosplay?買個昂貴的名牌皮包;在健身室穿一襲高科技運動衣鞋;去一趟計劃周詳的旅行;甚至很多人搞婚禮的方式……其實都在盡力扮演心裏嚮往的某個形象。這些社會覺得理所當然的事,跟年輕人扮演Iron Man或者《進擊的巨人》的艾連.葉卡,本質上其實又有何大分別呢?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

喬靖夫•流行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