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處事兩種態度

屈原被放逐,遊蕩於江潭,顏容憔悴。漁父問:「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為甚麼落到如此地步?」屈原回答:「舉世皆濁而我獨清,世人皆醉而我獨醒,所以被放逐。」

漁父說:「智者不受外界拘束,能隨環境變化而變化。你說社會污濁,為甚麼不隨波逐流?世人都喝醉,為甚麼不吃酒糟、飲淡酒?何必要自命清高,被人放逐?」

屈原說:「但我知道,剛洗了頭,一定拍去帽上塵土,剛洗了澡,一定抖去衣服泥灰,我怎可以讓清白之軀去接觸骯髒東西?」

漁父微笑,不再和屈原爭辯,把船駛離,唱着泣歌:「滄浪水清時,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時,可以洗我的腳……」這就是《楚辭‧漁父》的大意。

2,000多年了,這仍然是存在於人間的兩種處事態度。屈原「寧為玉碎,不作瓦存」,他的愛國情操是無可懷疑的;但漁父「留得青山在,不怕無柴燒」,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也從來沒有人反對。當然不管世人的評價如何,但在現實中,漁父思想對養生、處世,很可能更可取。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