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駿 肢體衝擊視覺

向當權者發出控訴,肢體衝擊是常見伎倆,目的是吸引眼球、喚起關注。來自基層的攝影師陳啟駿(M.C.),自小在「邨校」成長,深切體會到貧富懸殊給基層學生帶來的限制,於是花了3年時間籌劃拍攝《尖子》系列,邀來母校的師弟瞓身演出,以肢體衝擊大眾視覺,向不公平的社會現狀Say No!

平等 只限一張准考證?

有說教育能讓人脫貧,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出身基層一樣能向上游,升大學、找好工……但到了今時今日,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基層學生缺乏資源,起跑線已落後於人,要力爭上游,談何容易。平等,似乎只限於一張准考證。

M.C.是典型「屋邨仔」,中、小學都在「邨校」受教,能升上大學,自覺是幸運兒。「回想起自己的高中年代,最怕英語,明明很想努力學習,卻求助無門——同學的英語水平多是『半桶水』,老師又兼顧不到這麼多學生;問父母?教育水平不高,又忙於生計,根本力不從心;補習?更是負擔不起……我贊同教育能讓人了解自己、改變人生,但基層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資源,在只求分數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被困住了。」

出身 限制了發展選擇?

事實上,同樣是十多歲的年輕人,家底好壞,可產生天壤之別。「讀書年代,曾參與一些聯校活動,那些名校生不但語文能力好,還有廣闊的個人視野,令我有很深體會。不是去比較誰較聰明,但明顯聽得出對方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整個培訓環境截然不同……相反,有很多基層同學因缺乏支援,發展也被限制了。」M.C.坦言,跟昔日同窗仍有聯絡,有的駕巴士,有的做地盤,「搵食」不成問題,只是選擇不多。「對於職業,沒有帶歧視眼光,只是想指出,這班同學都是在公開試失手,未能升學,投身社會,沒有太多選擇,只能從事一些較基層的工作……因而萌生拍攝念頭,希望以《尖子》為基層學生做點事。」

創意 體現年輕人活力!

2010年,M.C.重回母校,借用禮堂,邀來數十位中四學生參與拍攝。整個系列共4張相片,由籌備至完成,花了3年時間!首兩幅作品是由兩個中文字演變而來,同學利用肢體分別砌出尖子的「尖」字和困局的「困」字;第3幅作品像問號又像耳朵,用來諷刺現行教育制度令學生無從選擇;而最後一幅,則以椅子堆象徵填鴨式教育。「拍攝過程尚算順利,一班師弟十分『專業』,炎熱天氣加上一身臭汗,也沒有怨過半句,值得欣賞。更難得的是,最後一張作品是交由同學自由擺Pose,我只堆了一個椅子廢墟,一直在規則下生存的他們,好像突然得到釋放,有人把椅子掛在身上,有人舉起椅子作勢打人,創意表露無遺,更讓我看到年輕人獨有的Energy。」

延續 望喚醒群眾關注

《尖子》系列是《WYNG大師攝影獎作品展—貧富懸殊》的入圍作品之一,談到貧富懸殊,M.C.有這樣的看法:「教育本來存在提升地位的功能性,但現存制度不許可,我認為需要調整,因此希望通過相片發聲,令更多人關注教育事務,讓年輕人有上流機會,才能真正脫貧。再者,貧窮的另一層面是思想方面,上大學能擴闊學生眼界,讓年輕人知道自己也有生存空間,他們才有信心發展自我。」M.C.透露,《尖子》系列還沒有完,現正尋找靈感,想試試把中產家庭的元素放進新作,讓作品能隨時間成長。

Profile

陳啟駿(M.C.),攝影師,土生土長,曾修讀香港藝術學院與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合辦之藝術文學士(主修攝影)課程;2011年,於山西平遙國際攝影展舉辦個人影展–《生命生活》;同年,作品《尖子》代表香港藝術學院於國際教育論壇與博覽中展出。今年,M.C.分別成為2014哈蘇年度攝影師大賽入圍者及三影堂攝影獎入圍者。

Information

WYNG大師攝影獎作品展——貧富懸殊

展期:即日至4月6日(10:00am~8:00pm)

地點:太古坊康和大廈一樓ArtisTree

查詢電話:6100 7027

同場推介

WYNG大師攝影獎為一非牟利攝影獎,旨在以攝影項目,引發公眾對本港社會不同議題的關注,並促進討論。《尖子》系列是入圍作品之一,其餘6位攝影師的作品也會在《WYNG大師攝影獎作品展——貧富懸殊》中展出,當中包括陳嬋娟、陳偉江、趙峰、高仲明、鄭瑋玲、鄔南薰及斯特凡‧坎漢,詳情可瀏覽http://wyngmastersaward.hk。

撰文:郭鎧琳

部分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