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展探索文明起源

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包括建立最早期的城邦、發展天文學及發明文字等,對現今人類文明有深遠的影響。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香港歷史博物館由即日起至5月13日舉行「探本溯源: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展出大英博物館170件鎮館之寶,揭示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539年間的發展及重大歷史事件,讓市民更深入認識這個古老的國度。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大英博物館托管會聯合主辦,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大英博物館聯合籌劃,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為本地首次展出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物展覽,亦是大英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世界巡迴展在亞洲唯一的一站。

人類文明史光輝一頁

美索不達米亞在希臘文中,原指「河流之間的地方」,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流經的地域,亦即現今伊拉克、敍利亞之東北以及土耳其之東南一帶。在公元前三千紀,該地區已發明文字和車輪,並將它們應用到生活的不同層面上。其中蘇美爾人建造大型城邦、神殿和花園,塑造出早期的城市景觀。他們創建了法律和稅務體制、建立了官僚體系,令社會得以有條不紊地運作。在舊約聖經中亦有提及部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城市和國王的名字,但在楔形文字未被破解之前,大家對這個地區文化的內涵所知甚少。

170件大英博物館珍藏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可以說是歷史上一個不解之謎,全賴過去二百多年來考古學家的努力,令這個古文明的秘密得以逐步解開。由著名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雷亞德率領,於1845至1850年間進行的考古發掘收穫尤其豐富,數以千計的文物得以重見天日,隨後更成為大英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珍藏的重要部分。 今次展覽大英博物館從其豐富的藏品中精選出170件文物帶到香港展出,主要涵蓋美索不達米亞的核心地區,即現今的伊拉克一帶。大英博物館中東部館長Sarah Collins說:「很高興能將這些珍貴展品帶到香港與大家分享。美索不達米亞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出現各種重要發展,如社會分工、文字發明、天文知識等。參觀者將驚嘆古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智慧,並深入了解這些古文化與現代文明有緊密的聯繫。」

巴別塔的傳說

約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烏魯克市將主神祠安放在神殿的高台上,高台經歷多次修繕,不斷在外圍加上更多的磚砌構築物。這種重建方式被稱為「階梯式聖塔」。

聖經創世紀中有關巴別塔的記載,便是以巴比倫的階梯式聖塔為背景,闡述人類驕傲自滿的愚行。由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590年所建成的巨型階梯式聖塔,被波斯國王薛西斯於公元前484年摧毀。150年後亞歷山大大帝清除了階梯式聖塔的殘餘部分並準備重建,但最終卻未能成事。長久以來,這座巨型階梯式聖塔的所在地都無法確實,只留下邊長91米大型地基遺迹供人憑弔。自中世紀至今,巴別塔的建造和終極結局都是藝術家們的經典題材。

展出蘇美爾、亞述和巴比倫文物

展覽分為3個展區,分別介紹蘇美爾、亞述和巴比倫文化及從這些時期出土的文物,參觀者從這些珍貴的展品中,可了解到古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多件早期楔形文字的泥板、各式各樣在商務及法律文書中使用的精美圓柱形滾印、一系列以金、銀和寶石製成的珠寶首飾、政治及宗教雕像、氣派不凡的青銅及象牙宮廷家具、大量軍事及儀節用品、刻畫狩獵及戰爭場面的大型浮雕等等。

5大必看展品

必看焦點文物包括以楔形文字紀錄如何分配大麥給各級官員的早期行政泥板書、王室用作飲啤酒的黃金酒杯、名為「垂死的獅子」的極度像真浮雕畫,還有一幅高2米闊5米,描繪堤爾吐巴之役的浮雕,它亦是今次展覽中最大型的展品,以及描述尼布甲尼撒功績的石碑。此外,參觀者透過尼姆魯德宮殿與尼尼微皇室圖書館的文化遺存,更可一睹亞述和巴比倫帝國昔日的光輝。除了文物以外,是次展覽亦介紹了19世紀以來考古發掘的背景,以及如何保存或拯救當地文化遺產的議題。

多媒體展示文化遺存

除珍貴的展品外,展覽亦提供一系列多媒體及影視節目,令展覽的內容更深入淺出。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蕭麗娟解釋,「例如其中一幅渡河逃跑浮雕,我們用動畫片段的形式展示,市民藉此可以更具體明白當時情況。」此外,展場外更設有「教育角」,市民可一試圓柱形滾印的運作,並帶走留念。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