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原意,是為使不懂我們語言和文字的人去明白文字箇中的意思。大致上我將翻譯分為兩種:需要包含意思的翻譯就是意譯;而毋須表達意思的便作音譯。至於難處在哪?很多時日本料理餐牌上,都包括了大量早已既定及被日本人認同的食品名稱,要讓在小小的空位裏簡述食物的用料與煮法,無論從日文翻譯成中文尤其是英語,在處理上是意外地困難。在小店「丸亀製麵」開業前,我們需要將日本的原裝餐牌,翻譯成中文及英文,其中咖喱烏冬、醬油烏冬、溫泉蛋烏冬等最簡單也容易,但釜揚烏冬、釜玉烏冬要翻作中文與英文實在不易。譬如釜揚烏冬,日本人都知這是讚岐烏冬的一個特別類別,意思即是在「釜」(煮爐)裏「揚」(搯)出來最原裝的麵,既然是麵條的原本,我們將英文名字稱作Original Udon,這樣的意譯好讓英文人可大概明白。倘若用音譯的話,Kamaage Udon的出現不但讓不懂日本文化的人摸不着頭腦,當被顧客查詢,也需要同事們作一番解釋,這不是會費時失事嗎?
據說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將其戲曲中心的英文名稱以普通話拼音譯作「Xiqu Centre」,若然他們竟可將戲曲夾硬音譯的事情成立,下次我們譯日文餐牌時,倒不如將整個日文餐牌以羅馬拼音砌出來,省時兼省力。
網址:www.facebook.com/lamwaimei/
林慧美•寫作人「日本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