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

一年一度的馬拉松盛事快將舉行,相信一眾發燒友,已密鑼緊鼓備戰。不停練跑應該是不少人常用的備戰方式,但有專業教練指出,「齋跑」只可訓練耐力及耐勞性,不能明顯地提升運動表現,若跑姿不正確,更有機會受傷。「運動科學(跑步教練)證書課程」,重點在於學習科學及現代化的跑步運動知識、技術及方法,若然訓練有素,自然成功在望。

提供系統訓練

近年,馬拉松大行其道,每年吸引不少業餘跑手參與大型比賽。愛跑步的你會採用怎樣的訓練策略?澳洲體適能專業教練學院舉辦「運動科學(跑步教練)證書課程」,內容共7小時,適合業餘跑步運動員與體適能教練,讓學員掌握真正能提高運動表現的方法。

課程主要分為運動科學及實習教學兩大部分,前者探討影響跑和步行的力學分析、運動員營養的補充、運動能量系統及生化反應、機能訓練及運動損傷防範,後者則分析訓練程序、團隊訓練技巧、步頻訓練、教學方法與控制訓練技術。

利用輔助工具

若你認為:馬拉松訓練就等於「齋跑」。這就大錯特錯了!課程總監梁志銘解釋:「『齋跑』不能產生突破性的提升,只可鍛煉長時間的耐力,若跑姿缺乏正確指導,有機會增加膝關節負荷,亦令相關肌肉加壓,逐漸變得繃緊。到頭來,浪費時間,又傷身。」

要提升跑步成效,就要適當運用輔助工具。他說:「輔助工具種類繁多,如反應梯、迷你跳欄、雪糕筒等,鍛煉方式變法多端。以反應梯為例,把梯子放在地面,跑步者沿着裏面的方格練習步伐,可提升手腳協調能力,如果途中加插接球及拋球環節,更可增加身體的靈敏度。」

合理編排時間

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想順利完成賽事,須適當安排備戰時間。梁志銘指出,業餘跑手起碼要有9個月時間備戰期。首6個月為「製造期」,透過各種練習加強身體的應戰能力。最後3個月為「測試期及微調期」,目的在於累積足夠跑步經驗,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他建議:「事前3個月要累積跑到20公里,否則你一定不成功。為何要用3個月?我們大可利用餘下時間,找出失敗原因,並作出調整。最後1個月是『保溫期』,即是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備戰會消耗體力,大家不妨趁出戰前2、3個星期,進食大量複合碳水化合物,讓體內儲蓄較多葡萄糖。」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運動科學(跑步教練)證書課程

舉辦機構:澳洲體適能專業教練學院

收生要求:適合業餘跑步運動員與體適能教練

開課日期:1月27日(共7小時)

學費:$1,500(包講義、考試費及合格證書)

查詢:2393 7567

撰文:黎雅麗 

攝影:陳富權

模特兒:Maggie@Ga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