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筆起:文科的現象提供者與現象研究者

文科(即文史哲藝宗)是對社會現象提供一個看法;理科(即數理化工醫)是對解決大自然與人類的生活健康問題,本文只談文科。文學作家不斷創作,但月入多不超過10萬;但文學學者的研究建基於作家的作品,而月薪以教授級來說約10萬。同理,藝術家的作品是藝術學者的研究素材,藝術家月入從沒聽過比藝術學者為高。文化方面,有文化學者說籠屋是深水埗的居住文化特色,聽聞那文化學者居住於西半山干德道。所以,文科所研究的社會現象是由「現象提供者」所提供的,而研究這些現象的是「現象研究者」,文科大抵由這兩群人撐住。

這兩群人處於一個單向依靠的關係,依靠指生活餬口的依靠,現象研究者依靠現象提供者的素材,做研究賺錢養活,但這些提供者不需要依靠研究者,仍可過活。舉個例,如果沒有金庸的作品,院校就取消金庸學者的職位;相反,社會沒有金庸學者,但金庸本人仍然可以寫小說維生。

金庸當然是個極端現象,但就一般情況而言,現象提供者的收入多數比現象研究者為低。你可以替現象提供者不值,大喊一句:「我提供材料,甚至乎我本身就是材料給你研究,但為何我們的生活如此潦倒?」另一方面,屬於中產的你或許替學者高呼一句:「對,我靠你提供現象,甚至乎我就是研究你本人,社會需要保護這些研究學者。」這個對立也許是文人相輕的另一個側面。回看自己,我是研究語法的,也是文科人,有時會聽取你的說話作為我研究材料,但很多時我是靠自說自話來做研究的,我沒有向你「抽水」,而你也許不會埋怨我吧。

(本欄逢周五、六、日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benjaminauyeung

歐陽偉豪‧大學教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