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啟蒙

上一次我說了Di Fara Pizzeria老闆Domenico De Marco的故事,今次想介紹另一傳奇人物Danny Meyer。這人我十分欣賞,在發展飲食事業時,他的故事為我帶來不少靈感。

紐約人Danny Meyer是美國Union Square飲食集團的營運總監暨創辦人,他無疑是紐約最成功的餐廳經營者之一,也是很多打算開餐廳或投身款客業的有志之士的啟蒙。他擁有多間餐廳,包括米芝蓮一星的Gramercy Tavern 和The Modern,還有米芝蓮三星的Eleven Madison Park。另外,他和其集團是24項James Beard基金獎的得主,這獎項猶如飲食界的奧斯卡,當然他的成功並非僥倖。

這幾年來,我開辦餐廳的過程中充滿困難和挑戰。遇過失敗,也曾感到沮喪。正值我不知所措時,我讀了Meyer的著作《Setting the Table》,當中分享了他的哲學和價值觀,最重要是看到他如何以勤力、堅持和信念處理失敗。

得知成功如Meyer的人也跟我一樣經歷的挫敗,我除了心裏好過一點外,也明白必須將勤補拙,才可更進一步。Meyer亦改變了人們對款客業的看法,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做到這點。

Tony Cheng Profile

年僅30,曾遊歷多國,遍尋美食,在短短3年間於香港創辦The Drawing Room、AMMO Restaurant and Bar、Le Salon Restaurant et Croissanterie、海南少爺及SHIOK!五個餐廳品牌,成績斐然。

點心與酒

早前參加一個由飲食界前輩發起的酒宴飯局,與一眾友人在深水埗添好運點心專門店共聚。老闆培哥盛意拳拳,一同開懷暢飲,席間酒神黃雅歷先生大談飲酒哲學,前輩吳先生就討論酒與食的配搭之道,從食材分類到美酒、從餐飲業前景、到人生大道理,甚至各人以往的瘀事笑話,都熱烘烘的來個大公開,不時令人捧腹大笑。不試不知,原來點心與酒的配搭,比與菜式配搭更簡單容易,也讓酒的選擇更多,因為點心多為小食,味道輕柔,無論拔蘭地、威士忌,或是紅白葡萄酒,碰上美點,一拍即合,食物與酒都更覺美味香醇。

當晚的食物非常豐富,有添好運的古式豬膶燒賣及豬膶腸粉,火候的控制是關鍵,要讓豬肉和豬膶同時蒸熟,正是廚師手藝的明證;香滑馬拉糕,要發酵24小時,充分去除發酵粉的氣味,只留下雞蛋與麥麵的清香,講求的是點心師傅的耐性;v招牌酥皮焗叉燒包,除了考量廚師的烘焗功夫,還要客人願意花時間等待,才能保持餡足皮脆的亮點;最特別的是那名字平凡的賽螃蟹春卷,蛋白做得與蟹肉實在形似,卻比蟹肉香滑;還有老闆極力推介的土魷馬蹄肉餅飯,土魷味與飯味濃厚,一啖入口,你會有將整盅飯據為己有的衝動,作為大廚的我,也忍不住要給他十個讚。

飯局尾聲,微醉的培哥說了他的一個小秘密,他曾試過以即食麵配紅酒,嘩!說不出的美味,能隨時隨地懂得享受美酒佳餚,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梁輝雄師傅Profile

海景嘉福酒店的中菜行政總廚,擁有超過30年入廚經驗,曾於日本、南韓、北京等多個地方工作,在1995年加盟海景嘉福酒店,一年後晉升為總廚,主理的海景軒自2011年開始,榮獲米芝蓮香港澳門飲食指南一星評級。

沒有舊生只有美食的舊生會

不知從何時開始,外出用餐的地點由酒店、餐廳及大牌檔發展至上樓私房菜、各院校的舊生會和各省份的同鄉會以至工業大廈。對於愛四出找尋美食的我,這些絕對是有待開發的新天地!

這一次我來到位於天后一知名男校的舊生會。晚宴需於個多月前由該學校的舊生預訂,幸有賴外號「味皇」的同事超強的人際網絡,成功聯絡上該校的校友仗義相助,我們一行12人才得嘗一次難忘的用餐體驗。

十道菜的菜單由餐廳推介並由「味皇」根據預算和各人的喜好再作出修改,其中最令各人吃得津津有味的包括「糖桂花餞桶蠔」、「原隻鮮鮑魚佛跳牆」及「鮮蟹粉豆腐豆苗」。桶蠔肥大肉厚,外層炸漿又薄又脆,配上清香的糖桂花,實是一絕!佛跳牆以巨型燉鍋上,打開鍋蓋香氣四溢,再看見用長竹籤串起來的一隻隻鮮鮑魚,「嘩嘩」聲此起彼落。而澎湃鮮味的蟹粉如一張橙色的棉被,覆蓋着滑溜的豆腐和鮮嫩的豆苗,我們幾乎連碟子都吃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侍應生姐姐和哥哥,他們服務殷勤,談笑風生。每上一道菜都會說一些吉利的說話作介紹,令整晚的氣氛輕鬆愉快。在此我亦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身體健康、萬事稱心如意!

Bonnie Kwok Profile

於全球最高酒店任公關總監,喜歡四出搜尋美食但從不下廚,愛笑愛靚愛結交新朋友,還有最愛熊貓。

無福消受

在過去了的節日假期,有一個關於威士忌的故事發生在我身上。

我家本有一支全新的Balvenie DoubleWood,此酒不是名貴罕有,只是很貼近自己的口味,獨特之處是把蒸餾好的威士忌先陳存在波本橡木桶中,再在入樽前約18個月,轉至西班牙雪莉橡木桶內,使酒既有傳統波本的剛烈風格,亦有Sherry Oak的豐滿沉厚,集兩者之大成。早前我把此酒跟其他酒品一併暫存在老友JK的影樓中,待搬屋後再提貨,豈料,JK在影樓舉行平安夜大派對,這支Balvenie DoubleWood當晚被開封了,參加Party的人更好到不斷即時以WhatsApp傳來相片,讓我這個不在場的酒主,了解到大家對此酒的熱情。

其實Balvenie DoubleWood巧妙運用了兩款酒桶的特性,使酒液既有像Blended Whisky複雜的香氣,又不失Single Malt的單一尊貴,受人喜愛是頗合理的,特別是初接觸Single Malt的。只是,上月24日參加了這個Party的朋友們,我無福消受不要緊,請你們飲威士忌也不是問題,不過請記緊,下次再喝酒,請不要喝完就立即全部吐回出來,好不好?別浪費釀酒大師David Stewart的一番心機。

Anson Tang Profile

人稱阿狗,貪玩,由潮流產物到男士玩意,全略懂皮毛;現職《東方日報》副刊飲食版編輯,繼續從觥籌交錯中尋找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