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生活:斌仔去了更好的地方

斌仔突然辭世,他的好友說:「斌仔最嚮往嘅自由,依家終於得到,身上再無限制,可活得更開心。」

西洋文化將死亡說成「去了更好的地方」(In a better place),多麼優雅詳和,不含悲哀與畏懼。儘管生命結束後的光景是怎樣,我們是無法預知,但若在生的日子實在太熬人,死後的世界或許會是更好的地方。套用於斌仔身上,似乎連他的好友也不得不同意。可惜斌仔不能自行決定能否前往更好的地方。

斌仔曾分別去信特首辦及全體立法會議員,無非是想安樂死,結果他繼續存活下來,並成為市民眼中的「生命鬥士」。這是斌仔的意願嗎?我不知道,但顯然他是沒有其他選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雖然斌仔四肢癱瘓,並有意尋求安樂死,但最後仍能積極勇敢面對生活。」難道尋求安樂死就等於消極怯懦逃避生活?假如我是四肢癱瘓的人,又不像電影《閃亮人生》男主角的身家億萬,天天看着時針轉動,晚晚使家人勞心勞力,我相信我也會選擇安樂死,以求去到更好的地方,這不是消極態度,只是尋找出路。

世人需要英雄,視他為榜樣,找他作膜拜,從中窺見生命的光芒、人性的光輝,但世人都是旁人,英雄付出的沉重代價,旁人不會管,想管也管不來。英雄也是常人,希望活得自由與愉快。但願斌仔已找到他的需要。

網址:www.chan-wai.com

陳俊偉•旅遊飲食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