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美國的運動勵志電影

昨天談到香港少有拍攝以運動作主題的影視作品。全世界拍得最多,當然又是荷里活,美國本身是體育大國,四大職業聯賽非常興旺,拍攝相關的運動勵志片,已經先有體育迷的「觀眾基本盤」,自然長拍長有。

美國運動電影的經典真是數不完。公認最傑出的,包括1986年真赫曼演籃球教頭的《Hoosiers》,奠定了以後但凡隊際運動電影裏必有的教練勵志演說慣例;奇雲高士拿在80年代連續演過兩套棒球電影《接棒情緣》(Bull Durham)和《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都非常成功。大導演奧利華史東亦拍過美式足球片《再戰星期日》(Any Given Sunday),運用他一貫凌厲影像去拍球賽,對職業體育的激烈競爭也有很辛辣到位的描寫。

2000年後較突出的運動片,則有丹素華盛頓的美式足球電影《熱血強人》(Remember the Titans),以70年代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如何戰勝種族分隔,非常動人;另外彼得柏格導演的《勝利之光》(Friday Night Lights)改編自暢銷的同名報道文學,也是講高中美式足球,戲味十足,我認為是近十年最優秀的同類作品,後來再變成電視劇,一拍五季,也是成績驕人。

拍運動片第一個要解決的大問題,是演員的底子。武俠或武打片,打鬥誇張失真,甚至用大量特技補救,觀眾還可接受;但運動片的演員,如果不是真有點該運動的底子,動作演得不像,馬上失真——就算有替身,也總不可能每個小小動作都代勞。這也正是美國拍運動片的優勢,要找個愛好該種運動的演員,絕不困難。好像90年代的街頭籃球片《White Men Can't Jump》,一黑一白兩個主角韋斯利史納斯和活地夏里遜都「打得兩嘴」,演來自然令人信服。

(本欄逢周一至周四見報)

網址:www.facebook.com/jozev1969

喬靖夫‧流行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