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通話分鐘的意義

趕赴開會途中,突然被攔腰截停。那小子吞吞吐吐的說:「先生!50蚊有2,500分鐘,好筍o架!」我停下來,想了半秒:「又真係幾抵喎!」

翻看近月的電話帳單,原來自己的通話分鐘正持續下降。記得高峰時期,可以每月談3,000至4,000分鐘電話,加上短訊及眾多無謂收費,每月一收到電話費單便心驚膽顫。如今,每天也談不到30分鐘電話(扣除被迫接聽的推銷電話便更少)。在街上聽到電話鈴聲的機會少了,我的手機也響少了,世界彷彿寧靜了。反而是海量的短訊令我應接不下。我那班「可愛」的學生,每天可以在WhatsApp組群內傳送過千條訊息,令我的手機不停振動,實在不勝其煩,最後惟有逼着「退組」。

無他的,人們愈來愈不喜歡談電話。大家寧可用數十秒寫一段訊息,加一些公式的表情,也不肯用數秒鐘打一通電話,親自問問對方,聽聽他的聲音和語氣。記得生產商剛推出大屏幕電話時,很多人也大叫:「咁大部,點講電話呀?」可是,如今大家反而覺得愈大愈好,因為所謂的「手機」,已變成一台電腦/遊戲機/書本/電視,「通電話」只是很其次的功能而已。

我跟那可憐的推銷員說:「你給我一萬分鐘也沒有用!根本用不着那麼多!」他苦笑,我繼續上路。回頭一看,發現他也拿出手機來按短訊。他的「吞吞吐吐」,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網址:blog.sina.com.cn/bennylau25

劉偉恒•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