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 樂人「逃」誌

張亞東,曾幾何時,跟王菲、莫文蔚等名字密不可分的音樂人,其人生一直離不開音樂——9歲學大提琴、13歲參加民工歌舞團、22歲到北京發展,但「離不開」不代表「不離開」,畢竟在音樂範疇待久了,厭倦又無聊,出走也是出路……近年從樂迷眼球中逐漸淡出的他,早前應邀為作家創作比賽擔任評審,並於講座上分享其攝影集《初見即別離》,原來他在這幾年放下耳機、拿起相機,利用鏡頭給自己重拾好奇心。若說音樂讓他走到盡頭,攝影或許是新起點,但他並不打算成為攝影師,「逃」才是其真正意圖。

厭倦音樂 出走覓出路

「生活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回事,沒甚麼東西可以永遠,第一次見面後或許就不再見,要坦然面對。」外表冷酷的張亞東,說話直率,坦然看生活,作為音樂製作人,直言「厭倦音樂」,因而「離家出走」,拿着相機游走歐美,並拍下「初見」一刻。「嗯,音樂再怎樣做都只是工作,還挺厭煩,而且我的創作從來不浪漫,每次都死命去做,拍照卻能躲開音樂,但我並不是要成為攝影師,這對我不重要。對攝影的心態也比較隨意,沒太多主觀色彩,僅僅是看,並不理它好不好、美不美,比較有樂趣。(是有「中年危機」嗎?)有呀,也因為整個音樂市場不太好,大家只要類型化的東西,不要特別的,那我就做別的好了。」

寫書拍照 重拾好奇心 

攝影集《初見即別離》是張亞東「出走」期間的一份「記錄」,書中每一頁主角都跟他有過聯繫。「近年我願意去了解別人……當然,他(鏡頭下每一位主角)生活在那,我生活在這;他在過童年,我在過中年,但我們都曾活在彼此生命裏,很有意思,像書名一樣,看過的東西,馬上就說再見,無論快樂或悲傷都是轉瞬即逝,生活就是這樣!」張亞東坦言,做這本書讓他重拾小時候那種好奇心,「如果是做一張唱片,我已知道該怎麼做,但做一本書該怎樣做,對我來說,特別有趣。(寫文字有難度嗎?)非常難,因為我平時不寫字……其實我平時都沒甚麼話好說,但沒辦法,要溝通嘛,而且生活還是要感受,比如說我拍了100張照片,就好像賺了100萬一樣,也許不能換錢,但是我感受到快樂。」

看得夠多 音樂才有力

問到會否回歸音樂懷抱,張亞東予以肯定,但這一刻會覺得做攝影的自己比較可愛。「做音樂,要談情談5個小時,出門時已一句話都不想說;但我在拍攝時會願意了解別人,因為人是相互的,從你身上還是會看到我,這樣會活出更多靈感。正如我在書中所寫:『戴上耳機,放你的音樂,整條大街都變成MV,變成你音樂的陪襯……』,意思就是當我戴着耳機,甚麼都聽不見,攝影則不同,需要去看去感受,是兩個非常不同的角度,所以我喜歡攝影。再者,攝影能提升想像力,因為想像力不可脫離任何你已知的範疇,你擁有的僅僅是抽象的能力,但前提是要看得夠多,我常說:你所想的不能比你所知的更多,你必須看更多,在音樂裏才更有力量。」

PROFILE

張亞東,內地著名音樂人,曾為王菲、莫文蔚、李宇春等歌手製作音樂,他在電子音樂方面尤有建樹,曾推出個人專輯《YA TONG》及《潛流》,並創辦東樂影音,支持中國新生代創作人。

最愛《香港彈起》

是次訪港,擔任「新地開心閱讀第四屆年輕作家比賽」評委,張亞東期望能看到把日常生活過得很不同、很精彩的感覺,「閱讀有時會讓你再次想到生活狀況,那些東西不需要很遙遠、很崇高,這是我比較想看見的。我看過去年比賽出的書,特別喜歡《香港彈起》,因為這就是我小時候的東西,拼貼、剪紙呀,還有一本講麻將的(編按:《開枱喇!》)都很喜歡;我常覺得,很多書像傳聲筒,該說的都說過,該寫的都寫過,也像一面鏡子,需要別的光才能亮,即便看來很普通,只要突然有閃光,就產生很不同的感覺!」

有關「新地開心閱讀第四屆年輕作家比賽」的詳情,可瀏覽網頁www.shkpbookclub.com/YoungWriters4/main.html。

撰文:梁穎恒

攝影:胡振文

場地提供:Sabatini@帝苑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