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北海街 定格當年情

皇后碼頭拆了,屋邨小店被橙色房地產信託基金迫使結業,廣東道變成「國語道」,在經濟發展掛帥的「亞洲國際都會」,香港人熟悉的風景還剩多少?為香港打拚貢獻的六、七十後集體回憶要到哪裏找?

還好,我們有自由行看不上眼的油麻地,早於19世紀清末同治時期已發展的漁港,是名副其實歷史悠久的地區,隱藏了不少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見證大時代 留住好時光

世事變,確實將不少上一代的集體回憶淹沒,餘下的滄海遺珠,也不知能撐多久,還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讓我們框住目前大概。以上說的,除了舊式工業和手藝,還包括了人情,這是訪問善美影室所得的最大結論。位於油麻地北海街的舊式影樓,前身是尖尖照相館,創辦於1937年,最初設於彌敦道,見證香港淪陷、67暴動和經濟起飛等變遷,捱過最苦的歲月,也經歷了黃金年代,傳承兩代,老闆於96年決定移民,由其中一位員工林國盛頂手,易名善美影室經營至今。

林先生1971年加入尖尖當學師,至今於善美所見的布景、器材和工具皆保持當年尖尖的模樣,就連50多年歷史的「尖尖照相」招牌都捨不得拆,可見是個長情的人。常說善有善報,也許長情也有長情報吧,善美多年來得到不少顧客偏愛,「有幾個家庭每年都來拍家庭照;也有顧客從3歲開始每年到這裏影證件相,現時已是大學醫科生;最近更有尖尖時期的顧客將當年的底片交來沖曬。」誰說「人情紙咁薄」?聽林先生邊說故事邊展示相冊,就知道他與相熟顧客之間,早已建立了老闆客人以外的關係,而且是一種需要時間醞釀、充滿回憶的關係,就像影樓的菲林,經過時間和程序才能曬成相片一樣。

堅守信念 抗戰行業絕症

填詞人黃偉文在歌詞中寫過攝影可以「留住溫度、速度、溫柔和憤怒」,林先生則覺得快門凝住了開心和喜悅,「以前窮等人家屋企冇電視,就放張全家福係廳,個個見到都會好開心」。如今是數碼年代,人人一部相機,個個都是攝影師,還有必要上影樓嗎?「依家唔少家庭客,因為各有各忙好少見面,難得聚首一堂就傾到雞啄唔斷,影全家福正好幫佢哋留住熱鬧一刻!好多時,值錢的並非相片本身,而是背後給予相中人的意義。」

可惜,時光沒有因快門的開合而停下,連菲林「巨人」柯達都要申請破產保護,堅持不採用數碼技術的林先生亦只好「告急」,「舊式影樓是患了絕症的行業,既冇得醫(懂得人手沖曬、執相的師傅買少見少),又冇藥(菲林、沖曬藥水買少見少),仲唔係『告急』?」即使如此,林先生仍當相豁達,「就算要結業都冇辦法,所有事都總有『放下』的一天,善美已算不錯,有舊客幫手勉強撐得住租金,呢兩年不少行家結業,我能堅持的,就是這大廈未拆我都會繼續經營。」載滿回憶的舊式影樓,跟相依為命的戰前樓宇,難道只能等待時代巨輪輾過?

善美影室

查詢︰2783 9460

代寄金山郵包

80後如我,逛北海街就像尋寶,那些不屬於這個年代的舊事舊物,統統都顯得新奇有趣。藥材舖我當然見過,但南北藥材行門口「專辦金山郵包」的招牌卻是「出土文物」。據年近80的店主兼中醫廖伯講,當年每逢過節,不少人都會託藥材舖代寄大補茶給舊金山的親友,亦有走難來港的人給戰亂中的內地親友送藥材等,定單數量往往以手推車作單位,百多呎的店面要請7個夥計才足以應付。可惜連鎖企業的出現,現時只能在結業邊緣掙扎。

南北藥材行

查詢︰2384 5702

林國盛說北海街

北海街橫跨彌敦道、上海街和廣東道,更是當年普慶戲院的所在地,因此特別熱鬧,林先生說︰「以前成條街都係人,平日學生比較多,到假日就一家大細去戲院,睇完戲再上影樓拍照。」另外,由於鄰近玉器市場,馬檔、狗檔、字花檔等博彩相關攤檔當年滿街都是,是六、七十年代的商業活動重心。

重溫粵語片風情

被百寶堂吸引,是因為它的特色天花和手寫毛筆字海報,開業近40年的涼茶舖以藥製龜苓膏馳名,不少顧客行經廟街都會特意過來捧場;店內設計由老闆包辦,用料講究。有看過陳寶珠電影都知道,六、七十年代涼茶舖是拍拖勝地,拖住手仔慢慢嗒、慢慢傾。問百寶堂的老闆娘黃婆婆可有印象,70多歲的她竟露出含羞答答的甜笑!莫非她正是故事中人?

百寶堂

查詢︰2332 8916

撰文︰吳倩瑩

攝影︰陳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