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的舞台美學

「有心於藝術發展的,相信不會太易妥協。」眼前的王思薇,是學生,正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另一個身份是藝術家,創作、策展之餘,將大半精力投放於舞台美術,在劇團找理想。有人將舞台美術劃分為場景、道具、化妝,對思薇來說,全部的意義歸一,就是從美學角度展現主題,表達意念;所以,縱然舞台美術耗神費力,但小女子依然屢敗屢戰。

以美術突出主題

思薇愛創作,中學、大學選修藝術科,從此為這廢寢忘食。近年,她離不開話劇的美術指導工作。大學1年級起加入劇社作美術指導,場景、道具、化妝、時裝,總之有創作發揮空間的,她都嘗試,更付上百二分心力。

參加劇團,融入舞台,如果說這是應用課堂知識,不如說思薇是把上課練就的思維模式—不斷肯定再否定,探索再擴張。「藝術系着重的美學與思考,沒有公式,我們需要嘗試和創意。美術在舞台的意義甚大,為概念帶出方向,如要表現18世紀的背景,觀眾一看到歐陸奢華的布置便能意會到。再細微點說,衣飾、化妝、簡單道具能勾勒出角色的性格特點,不需語言亦把人性具體化。」

愈挫愈強迎挑戰

對藝術、話劇美術的熱誠如一,但思薇認為後者有很多限制。「透過藝術,我希望能表達心中所想,感動他人,最重要的是令自己跳出Comfort Zone,發掘潛在可能性。在舞台上展現概念和美學很困難,單是空間已給予我很大限制。團體合作亦有挑戰性,要跟台前幕後人員配合,要保留自己意念的同時,尚要平衡現實,不容易。」

這點「不容易」,卻令思薇的「藝術之血」翻騰起來,從解決問題中超越自己。她坦言:「設計時沒有其他藝術創作般自由,但這令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學懂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做到最好,不得不想出創意點子。」看畢劇本,思薇要多番搜集資料,從圖像、藝術品、文字甚至理論中找靈感。

場景布置考工夫

如果要把舞台化身為公園,本可理所當然地加棵樹、長椅還有像真的植物……思薇初時也是這樣想。但事實上,場地總會出問題,舞台中間有條礙眼的大柱。「當時我們很迷失,後來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位電影美術指導,他給我們很多建議,很有啟發性,最後我們索性把柱子化作樹幹,配合植物作裝飾,底部則用了張圓椅子充當磚塊盆子。」不僅這樣,在一堆堆的枯葉之中加上若隱若現的數字,回應劇目概念「數字人生」,思薇不忘於在細節中以個人手法表現意念,顯出個性。

後記:

最近,思薇為所屬的Her Story劇團的新劇《N個被XX的革命現場》擔當美術指導,將「美」的概念延伸至劇本中。「這次話劇以團體創作為主,我除了協助製作裝置道具和戲服,更嘗試寫劇本,劇本也可有美感,如何利用對白、語感和詩意將美態呈現,是一個新嘗試。」

撰文:郭鎧琳

攝影:謝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