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食肆是社會的縮影(下)

昨日談到,香港人的個性在市井食肆裏表露無遺。除了茶餐廳外,快餐店是另一好例子。

時間就是金錢,對很多香港人來說,用1小時吃一頓飯,實在太奢侈了!所以,全世界最多快餐店的地方很可能是香港。一般港人在快餐店內,都不會逗留超過20分鐘(純粹消磨時間者除外)。

由於快餐店內只有清潔員工,沒有侍應,食客們都要「自力更生」——自行付款、自取食物、自己找位子。別看小這些動作,當中充滿港式智慧和技巧,例如,排隊付款前必須要鎖定吃甚麼,否則,只要你在收銀處前猶豫半秒,前面的收銀員會立即送上白眼,後面亦會馬上傳來埋怨的聲音。

自取食物時也要小心,因為一盤食物連飲料、餐具等,動輒也有3、4公斤重。加上食物剛出爐,熱氣騰騰,食客卻需要捧着它,在人來人往兼地方淺窄的通道上穿梭,實在少一點功夫也不成。

還有茶樓。在蝦餃、燒賣、叉燒包等點心背後,其實有着更深層次的意義。香港人愛談話,可是高速的茶餐廳絕對不宜長篇大論,快餐店又有太多人站在背後等位。於是,茶樓就是讓一家人共聚天倫、給同事們講是非、供師奶們談論八卦娛樂新聞的好地方。沖一壺名茶慢慢品嘗,點心可以邊吃邊點,大家便可以天南地北,談個不停。多少天下事,也是在飲茶之間「吹」出來。

不過,近年此現象也有點轉變。自從智能手機面世後,香港人便愛上於餐桌上按手機。有時見到一桌十多名同事,或一家大小,竟然都只在關注自己的手機,少有交流對話。說不定,10年後的香港茶樓將會變得「冷冷清清」。

網址:blog.sina.com.cn/bennylau25

劉偉恒•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