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的味道 賽螃蟹

真正愛吃的人,不會一味追捧矜貴美食,有時廉價的美味,更見可貴。熟悉本公子的,都知我嗜蟹成癡,奄仔蟹黃油蟹大閘蟹無一不歡;不過,每逢上京菜或滬菜館子,我都會點一道「假冒」的蟹饌,就是賽螃蟹。上桌時熱騰騰冒着白煙,滑溜溜滿是蛋白香,馬上拌白飯吃,人間極品。這道幾乎人人都吃過的菜式,分明用蛋白炮製,與螃蟹風馬牛不相及,何以稱螃蟹?這就要先了解菜式的名稱。它是最正宗地道的北京菜,賽螃蟹的「賽」,在京片子中是響亮的尾音,有媲美的意思,賽螃蟹就是媲美螃蟹的意思。

慈禧第一個讚好

只是萬萬想不到,這廉價美味原來出自清朝宮廷。話說慈禧太后鍾情螃蟹,但由於北京城位處內陸,要時刻品嘗得到實屬天方夜譚。某天慈禧太后忽然下聖旨要吃螃蟹,御廚們眼見人頭不保,心急起來只好暫時「欺君」,用蛋白和黃花魚作材料,用大火快炒,模仿蟹肉。蛋白雪白泛油光,絲絲分明又嫩滑,得到慈禧太后的讚賞,從此一炮而紅成為北京名菜。

到了民國初年,清室遣散宮中人手,這道名菜開始流傳到各處,落到愛吃大閘蟹的上海人手裏,大受吃不起螃蟹的人歡迎;上海人更將在大閘蟹中加醋辟腥的習慣應用在賽螃蟹上,並加一個蛋黃,令賣相更似蟹黃。近年食店多集京川滬菜於一身,賽螃蟹屬京菜、滬菜還是川菜,更加含糊了。

以假亂真的味道

賽螃蟹的用料,只有蛋白和小量黃花魚,沒有花巧配料與調味,吃的是以假亂真的口感與味道,考的也是廚子對油溫與火候的控制,火候未夠會水汪汪,炒得太久會變老,不好吃。一道出色的賽螃蟹,應該如豆腐般嫩滑,質感輕柔不塌,蛋白與魚肉完全混和融合,味道清淡帶鮮,加上蛋黃,賣相更誘人。

不過,這道菜的起源古仔漸被人遺忘,有的菜館偷工減料,只用蛋白不加魚肉,鮮味盡失;有的則為了提高價錢,加入不同材料,青豆本公子還可接受,可是蟹柳、蝦仁、斑塊、帶子等卻不敢恭維了。

全憑經驗功架

吃賽螃蟹,本公子有好多心水,其一是鹿鳴春,老師傅經驗,做出嫩滑口感,同時不失油香,很不錯。較大眾化的,是金滿庭京川滬菜館。館子雖然走摩登路線,但賽螃蟹卻依足傳統方法炮製。總廚欒華宏師傅堅持要蛋白與魚兼用。慈禧年代魚的種類少而用黃魚,欒師傅說其實肉厚且軟滑的桂花魚更好味兼似蟹肉。不過蛋白始終是主角,因此魚肉只佔少許,大約是四分之一條魚,但必須取齊魚腩魚尾等部位,而且不能切得過幼,使其與蛋白更融合。睇欒師傅炒蛋白,才見其真章。首先鑊要夠熱,而油必須均勻布滿鑊的各部分,以免蛋白結焦,待油溫高於攝氏100度慢慢以同一方向從鑊邊下蛋白,這樣蛋白不會重疊沉在油底而變老。下鑊後又要快速地用陰力把蛋白由下往上推,火候手勢全憑師傅經驗。

果然,賽螃蟹上桌,水嫩質感顫顫的,欒師傅只以味淡的毛豆和瑤柱點綴,加鎮江醋,酸咪咪的味道,反而開胃兼可減少油膩感,本公子一見,可再添三大碗白飯。

美味檔案:賽螃蟹

偵查地點:各大京川滬菜館

偵查結果:出色的賽螃蟹,蛋白要一片片清晰可見,條狀魚肉亦要完整,而且乾身不油膩。

菜公子PROFILE

識飲識食翩翩公子,吃盡天南地北,練出一張刁嘴。經常食客三千,宴請邀約也樂意奉陪,但從不賣帳,孰優孰劣一針見血。願與知音人在格子上談美食,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