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門舊日足迹

鯉魚門是維港東面的入口,提起它,不少人都會想起鱗次櫛比的海鮮攤檔及酒家。不過有趣的是,由昔日至今,鯉魚門一直都不是以捕魚維生,反而石礦及陶瓷業卻在這裏留下不少足迹。到由舊村校改成的鯉魚門創意館,你不但可以對鯉魚門有更多的了解,更可以親身走入箇中的文化及歷史。

本地村校 變身創意基地

對於鯉魚門的村民來說,海濱學校是他們的集體回憶。此校創立於1946年,由村民自行籌辦,入讀的學生全部來自附近的村落。在街上隨意找位老街坊問問,基本上都是這裏的校友。近年,由於多條村落先後被清拆,學生人數銳減,08年海濱學校成為由全港最後一間被殺的村校,去年12月被改成鯉魚門創意館,2層高的校舍原有結構全部被保留,連外牆「海濱學校」四個大字,以及花園中由學生創作的花圃,都依然絲毫不變。走入校門,由原居民兼最後一任校監葉柏強先生所捐贈的學校文物擺滿了校史廊。另一邊廂,學校原有的天井及課室,則變成介紹鯉魚門村歷史及石礦業發展的展區,以及舉行各種藝術展覽的展示廳。二樓還有小小的露天茶座、排舞室及會議室等。

創意館另一重要概念,是為大家提供各種互動藝術體驗。據總監高寶怡博士所講,鯉魚門村昔日以石礦業而聞名,隨後又有來自景德鎮的陶藝工匠在此開店,並取茶果嶺的白瓷泥燒製瓷器。為讓大家了解這段歷史,創意館除定期舉行文化導賞遊外,館內的工作坊特別提供陶藝及石版拓印等活動,找來著名的陶瓷及拓印藝術工作者劉偉基先生及陳敏民先生擔任導師,讓大家有機會親身去創作鯉魚門獨特的手藝。

天后廟 石礦場 歷史悠久

昔日的鯉魚門陸路交通極為不便,所以水路交通是最主要的出入方法。正因為這獨特的地理位置,所以自古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清朝時期,鄭成功退守台灣,其部屬鄭建沒有隨行,輾轉流落至廣東,後人鄭連昌更佔據鯉魚門一帶,成為雄霸一方的海盜。現時屹立在鯉魚門海邊的天后廟,據講正是由鄭氏始建,1953年重建時,更發現刻有「鄭連昌立廟,日後子孫管業,乾隆十八年春立」的石碑。現時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百多年前,鯉魚門、牛頭角、茜草灣及茶果嶺,聚居了不少客家人,由於文化背景相近,所以便結成「四山」聯盟,而打石正是四山重要的經濟命脈。由天后廟沿海邊繼續走,可以見到石礦場遺址。據導賞員吳力波所講,客家石匠會將山頭劃分成不同的石堂,然後各自開採。現時的立法會大樓、舊中國銀行大樓,甚至是廣州的石室聖心大教堂,所用的石材都來自「四山」。峭壁上一道道的痕迹,就是最佳見證。

見證發展 老餅店

不少人數代都以鯉魚門為家,在創意館附近的瑞香園,便是見證鯉魚門興衰的老店。至今已傳至第二代,約有40多年歷史,在70、80年代股市興旺的時候,每逢假日前來品嘗海鮮的遊人,都會將村內狹窄的小徑擠得水洩不通,店內至今仍然沿用傳統做餅方法,充滿了懷舊風情。

另一特色小店「國寶」,主要出售古董字畫。現時店舖所在的位置,正是老闆以前的藏書庫,退休後索性改成古玩店,出售個人及朋友寄賣的珍藏。在這裏可一邊看着窗外的鯉魚門海景,一邊品茗暢談收藏。但店舖並沒有特定的營業時間,想見識一下就可能要踫踫運氣了。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地址:鯉魚門海傍道中45號

電話:2205 8100

網址:www.jclymplus.org

鯉魚門村文化歷史遊

日期:2月26日

時間:1:30pm~4:30pm

收費:每位$40(須預約)陶藝拉坯體驗$160

瑞香園

地址:鯉魚門海傍道中41號C

國寶

地址:鯉魚門海傍道東77號D

撰文:唐臻瑋

攝影:陳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