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藝術 土瓜灣

你以為藝術,都在美術館、都是中產玩意嗎?其實真正的藝術,是走入生活、融入社區、無分貴賤的。像土瓜灣舊樓群「十三街」,不但前有牛棚藝術村,後有電影文化中心,就連其街內,都有藝術裝置,分毫不花就能體驗藝術,真正做到走入社區,走入藝術。

十三吉祥 牛棚捉棋

要講舊建築改建的藝術村,北京有非常出名的「798」,而被諷作文化沙漠的香港,至少還有「牛棚」。牛棚(前稱馬頭角牛房)始建於1908年,本為牛畜中央屠宰中心,紅磚式建築充滿20世紀初西方市集特色,但自1999年屠房遷往上水後,舊址就分拆出租給藝術工作者使用。自上年4月香港藝術發展局接管後,市民更可毋須登記而免費入內參觀,至今村中有藝術單位或藝術工作室十多個。

最近牛棚的藝術公社,正聯同牛棚彼鄰的「十三街」眾街坊,大搞《十三吉祥》社區藝術展覽。當我步入牛棚,在大門廣場上立即就看到3位特首候選人的肖像,化身成等身大福、祿、壽康樂棋,在巨大的「福祿壽遊十三街」康樂棋棋盤上,任人擲巨骰子玩樂,我見三隻棋子都早給街坊玩至殘殘破破,看來大家對3位特首候選人也相當肉緊;而在藝術公社展場內,更有多位藝術家的賀歲藝術品展出,雖非金雕玉砌,但廢物利用的材料更多了一分藝術味道。

神獸藝術裝置

《十三吉祥》展品可不限於牛棚內展出,當中還有3大件藝術裝置放於牛棚外,包括放在近龍圖街休憩亭亭頂的紅色「金龍」,及放在十三街內蟬聯街的「金蟬」和麟祥街的「麒麟」,它們都把街名形象化,變成栩栩如生的神獸;除了它們,十三街各大廈的門牌上,也貼上創意藝術橫批,同樣以街名發揮創意,令本來就有點破破落落的十三街各大門鐵閘,重燃活力朝氣,街坊也相當受落。

土瓜灣「十三街」其實是一系列街道的統稱,而非正式街名,它由13條街道組成,南北兩則分別為馬頭角道及木廠街,中間11條小街分別為龍圖街、鳳儀街、鹿鳴街、麟祥街、鷹揚街、鵬程街、鴻運街、蟬聯街、燕安街、駿發街及鶴齡街,街名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樓齡平均都超過50至60年,故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引出的問題;另十三街車房數目,更超過190家,形成它另一特色。

牛棚藝術村

地 址: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

開放時間:10:00am~10:00pm

藝術單位:包括藝術公社、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錄影太奇、1a空間藝廊等等。

十三街國際化?

隨着土瓜灣這舊區近年不斷有新樓盤落成,唐樓又不斷被翻新,加上沙中線的拍板,現在此區已吸納不少歐、非、南亞、日、韓、人士入住,尤其唐樓群「十三街」一帶,由於租金較便宜,近10年已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人的社群,繼而衍生出少數印巴商店,可算是土瓜灣其中一個蛻變現象。

《十三吉祥》社區藝術展覽

日期:由即日起至2月11日

時間:12:00nn~8:00pm(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土瓜灣十三街、藝術公社

(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

查詢:2104 3322

網址:www.artist-commune.com/

電影文化中心 工廠種菜

土瓜灣舊樓多,舊工廠也多,而最近「電影文化中心」也落戶其中。它們刻意選擇土瓜灣這個草根地區,是希望能透過社區中心,找來不同的人如老人家或新移民來電影中心體驗電影,甚至讓他們在工廠天台開設菜園,吸引街坊來學有機耕作,更透過電影學環保。現在電影文化中心更在每月首個星期六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並同時舉行一系列主題性的講座、放映會及工作坊,文化人或街坊得閒都應該去貢吓。

電影文化中心@土瓜灣

地址: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40號東南工廠大廈11樓A3室(天台為通天菜園)

時間:11:00am~7:00pm(逢星期二、四及公眾假期休息)

網址:www.hkfcc.org

電影配樂講座

日期:2月24日

時間:7:00pm~9:00pm

講者:馮禮慈

主題:電影配樂英雄傳──介紹多位國際電影配樂高手或大師,及他們的作品。

街坊集體回憶 九龍城碼頭

土瓜灣老街坊們,都有共同的集體回憶地,包括充滿懷舊風情的涼茶舖一豪商店、茶餐廳白宮冰室,可惜隨時代變遷,這兩店已先後結業(白宮冰室才剛於新春後結業),集體回憶地,只剩下九龍城碼頭。它全名為九龍城渡輪碼頭,首班渡輪於1956年7月3日開出往灣仔,航點曾遍及灣仔、北角、東平洲、太古城等地,至今卻僅餘北角航線。

它毗鄰還有個公眾碼頭,名為馬頭角公眾碼頭,不但能望向啟德機場跑道一帶,在過去幾十年,更是無數電視、電影、廣告及MV的外景熱點(尤其是跳海救人戲),可能貪這裏人少、船少及風平浪靜。現計劃在2012年動工的中九龍幹線,將在施工期間,封閉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土地進行大規模挖掘,馬頭角公眾碼頭需拆卸配合,但工程完成後也會將它還原。

撰文、攝影:劉達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