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讀者傳來電郵,詢問一些關於音響上的知識。該讀者問:「音響前級放大器的內部,是否零件愈多愈好?」他舉例說,金桑子的前級內部有很多零件,而同級的麥景圖卻比較少零件,但兩者的價錢和級數卻是一樣,叫我給予一些意見。
該讀者會拆開Hi-Fi來看零件結構,相信一定是音響發燒友了。我只對音響略有認識,小時候用電子零件砌過Hi-Fi,研究過放大電路,但並不算是發燒友。零件是否愈多愈好?一般不能以這樣衡量。首先,零件多並不代表所用的零件質量高。這就像煮餸,是否材料多或調味料多便好味?當然不是。要好味,選材比食材多少更重要。
類比放大電路就是把訊號線性地放大,不過放大曲線並不是純直線,因此只取中間的平直部分。零件多一般是調節放大曲線的線性,盡量令放大訊號平直。如果廠商細心挑選零件,有時用很小量的零件也可以有好效果。加上很多音響已改用IC代替晶體管和電容,一枚IC可以取代數千枚晶體管,因此更難以零件數量多寡來衡量音質。
當發燒音響靚聲到某一個地步,聲音的好壞已經很難客觀地量度,更視乎聆聽者個人的喜好;當然也不能以零件數量、價錢或級數來評定音質。此外,同一台音響,配甚麼喇叭、喇叭線等,音質又會有不同變化。因此,我想選音響時還是自己親耳聆聽,比較有保證。
飲食網站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