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做好人的風險

新聞片中,一名受訪者說:「如果你承擔不了做好人的風險,你就不要做好人了。」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很明顯這是他的心底話。他的母親是一名維權律師,正正因為「做好人」而遭到「惡報」。

「小悅悅事件」惹來全球民眾譁然,那18名視若無睹的路人固然令人髮指,但連續出現18個無血性的人,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除非,那個地方根本就滿布這類人——當然亦包括事後指着那18名路人要喊打喊殺的人。

是甚麼令一個國家的人變得冷血?或許,正如上述那位受訪者所言,因為做好人有太大風險。撫心自問,如果當好人會招致被捕、封殺、誣告、揶揄等後果的話,我們還會不會當好人呢?當我們指罵他人見死不救、麻木不仁的時候,又可有想過,是誰令一個地方的好人統統不見了?為甚麼會出現「好心沒好報」或「好心惡報」?

近日,內地報紛紛報道:「各部門正針對小悅悅事件,開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倡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更有地方政府提出,但凡「見義勇為」者,即「重重有賞」。本來一樁看得人心寒的悲劇,愈看,愈是心寒。或許,在這段炒得熱辣辣的日子,新聞鏡頭前一定會見到一些「安排好的好心人」,拿着賞金,笑顏逐開,接受傳媒的褒獎加冕。但熱潮過後、或當事件不了了之後呢?當做好人仍然有太高風險的時候,恐怕,我們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繼續聽到見死不救的事件。

導演及電台主持

劉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