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世代終結時?

曾幾何時,攝影是一門高消費的玩意,若非大時大節或是值得紀念的日子,相機根本不會輕易出動。到了數碼即食年代,相機早與手提電話二合為一,食碗麵也好、食件Cake也好,影完便可馬上放上網齊齊分享,哪裏還需要帶相機、買菲林?近日,有傳菲林王國柯達面臨破產,雖然有關方面已作出澄清,但卻令不少人意識到傳統菲林的年代,可能已經終結。

百年菲林王國 每況愈下

菲林是由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發明,1881年他與商人亨利斯壯成立了「伊士曼乾片公司」。為擺脫笨重的大型攝影器材,令其大眾化,1888年伊士曼研發了名為「柯達1號」的小型口袋式照相機,將公司正式易名為柯達,從此改寫攝影的歷史。隨着1933年彩色菲林的面世,柯達菲林王國的地位更穩如泰山 ,到1981年銷售額更衝破100億美元,成為業界神話。可惜,近十年數碼相機的冒起,除大大衝擊菲林的銷售量外,就連沖曬的業務亦節節倒退。由05年至今,就僅有一年出現過盈利。

成也數碼 敗也數碼

談到數碼攝影,柯達其實是業界的先鋒。早在1975年它發明了第一部數碼相機,到了91年,更推出配備130萬像素的專業數碼單鏡反光機。可惜的是,公司管理層一直低估了數碼浪潮的威脅,只顧發展原有的菲林業務,或與Canon、Nikon等相機製造商作技術性合作,最終將數碼攝影的市場拱手相讓。

對攝影的尊重

近年對菲林仍然不離不棄的人當中,講求隨性、沒有束縛、回歸攝影基本的Lomo玩家,佔了相當重要的比重,死硬派粉絲阿肥是其中一個。由中學已開始接觸Lomo的他,坦言正是被菲林獨有的質感所吸引,「數碼相所呈現的,是一種完美,感覺很假。而菲林則有不能預期的效果,不同的菲林、藥水的沖曬,會有不同的效果,那種微粒反而令感覺更真實。」對於數碼相機的普及,阿肥有另一種的看法,「數碼相隨時可以刪除,又可以用軟件進行修改,甚至部分相機已內置修飾功能。反之,每一格菲林都是唯一的,拍攝時都要花心思去考量,可說是對攝影的尊重。當你手持一張沖曬出來的相片,那種珍而重之的感覺,比起單是電話或電腦中觀看,來得更加珍貴。」

菲林攝影愛好者 愈來愈多

去年開業的FilMe Home,是本港首家專門出售菲林的專門店,店內雲集了600多種不同類型的菲林,部分更是不再生產的存貨,不少本港著名的攝影師、攝影愛好者,如夏永康、發哥(周潤發)等,都會透過他們訂購菲林。兩位負責人CC及Rita,本身同樣是菲林攝影的好者,「其實當初只是為自己訂購菲林,由於與外地菲林賣家及生產商有聯絡,所以不少人開始找我們幫忙訂購,加上想為推廣菲林攝影出一分力,所以便索性開店。」據兩人表示,雖然不少生產菲林的公司都已經減產甚至倒閉,但在歐美及日本等地,菲林仍有一定的市場,所以仍可找到不少。其中以柯達及富士所生產的菲林佔大多數,因此萬一柯達公司真的出現問題,影響將會極大。對於本港菲林攝影愛好者的人數,兩人指出其實近年的人數有增加的迹象,「不少先由數碼攝影入門,到了某一個瓶頸位,覺得數碼未能滿足他們的時候,便會開始涉足菲林攝影。」

其他菲林生製商的命運

柯尼卡(Konica)

1873年於日本東京創立,2003年與美能達(Minolta)合併,2006年被Sony收購,正式退出照相機及攝影事業,07年全面停產菲林及相紙。

寶麗萊(Polaroid)

成立於1937年,1948推出全球第一部即影即有相機,2001年宣布破產,2008年停止底片生產,轉投數碼相機業務發展。去年請來Lady GaGa擔任品牌創意總監,以挽回聲勢。

富士菲林(Fujifilm)

1934成立,2006年開始,將生產菲林的研究成果,如原料膠原蛋白、抗氧化、納米等技術,開拓化妝品業務。2011年宣布旗下部分專業用的負片、正片及黑白菲林正式停產。

特別菲林介紹

Eir Aerochrome:早已停產的120mm彩色紅外線菲林,由意大利一位菲林愛好者購回工廠餘下的材料,再自行卷製出售。購買者需成為會員累積分數換購,以免被人一口氣買光。

Fujichrome:已宣布停產的35mm菲林,還原度高,適合用來拍攝風景或花卉,$80/卷。

Tudor:日本製造的英國品牌35mm菲林,以顏色濃烈、寬容度高而聞名,$60/卷。

Lomography x Tungsten 64:新推出由Lomography研發的菲林,ISO為64的35mm彩色正片,照片會帶有偏藍及粉紅的色調,$198/3卷。

撰文、攝影:唐臻瑋(部分照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