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靈 × 王貽興 食家對談錄

面書、部落格、微博,現今一代,網上平台多多,人人自命「食家」,在網上貼食誌、評餐廳,甚或出書講飲講食。究竟食家是否人人當得起?一個真正食家要具備甚麼條件?以前與現今的食家,有甚麼分別?請來相隔N代、剛合著新書的飲食前輩唯靈和小說家王貽興,來個食家訪談。雖然一個是30後,一個70後,但講飲講食,從來不受時空限制,肯定不會牛頭唔搭馬嘴!

唯:唯靈  王:王貽興

食家要見多識廣

唯:很多人都叫我做食家,但我從不以此自居,食家是別人給予的恭維,我只是一個為食之士,絕非食家;更別稱我為食神,神是吃元寶蠟燭香的!

王:係啦!依家人人都在網上自稱食家,十幾歲又叫自己做食家。對於這稱呼,我有「特別要求」,凡未過30多40歲的,都不能稱為食家,皆因當食家應該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對食物文化有深入的認識,並用上精準的文字來形容及表達味道,文字的根基亦好重要,統統都要用時間浸出來。

唯:當然。做得食家,對烹調應該有基本認識,而且有廣闊的視野,對食物的接觸點要廣而深,才有能力分辨好與壞。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食家,最重要用心去品嘗、去欣賞、去描述,單憑一次的試食並不公平,應該給予店家或烹調者第2甚至第3次機會;同時不卑不亢,尊重自己的影響力。

持平客觀

王:我認為食家最緊要持平,對食不對人,不應該自恃食家而提高對餐廳的要求。把自己當成一個素人,才能公正地抒發己見。

唯:以往的食家最懂得易地而處,不會一味挑剔評彈,眼光及思維夠開闊,能思量到對方出品好與壞的原因。我就會隱惡揚善,吃到好的餐廳就開名讚,水準不好的亦給予機會。不過,現今一代為了出奇制勝,好鍾意盲目地尖銳批評。

王:不少新進食家,一味跟隨潮流,而忽略菜式的價值;而且言論武斷,從沒想過言詞牽連甚廣;一間食肆一旦被「判刑」,網上一傳十、 十傳百,會令未嘗過的人卻步,這樣太不公平。但好像麥Sir一輩的食家,一般都較為厚道和客觀。

唯:過獎了!我做人的原則是不會接受免費午餐!任何一經刻意安排的東西都變得虛偽,令寫文章充滿掣肘。

食家講天分

王:作為飲食界後輩,好想知道做食家講天分嗎?

唯:多少都有架!首先天生要有好強的記憶力,記住優與劣的味道,才能作出比較。就好像品酒一樣,要清楚記住每一種葡萄、酒的產地、年份,才能對下一次的品酒作出比較及評價。但天分係可以培養嘅,最重要食得多,不能坐井觀天。

王:對!我都相信味覺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重點還是對食物的認識夠廣,不能故步自封,例如一味吃貴價菜式,而不吃平民菜,是不行的;要知道平民菜式也有其獨特之處啊!作為一個出色的食家,飲食係不分貴賤嘅。麥Sir你試過咁多美食,哪一餐或哪一種食物最難忘?

唯:記得大約20歲時,因為大腸熱而留院7日,足足成個星期只以流質食物充飢;出院第一餐,吃了生平最討厭的牛奶麥皮,突然覺得它是天下間最美味!其實食物好吃與否很主觀,不僅關乎食物本身,品嘗的時間、心情及感受都有影響。

王:嗯!絕對認同!環境、心情、個人狀態都會影響口味,而且回憶總會為味道加分,所有食唔番的,都是最美好的。

今次兩位食家面談的地方,是位於鰂魚涌的富嘉閣。這家新裝潢的酒家,賣的是傳統手工粵菜,大廚李文基是名廚楊貫一的徒弟,工夫紮實,菜式真材實料。食家挑選這裏面談,或許是告訴我們,吃飯也好,做食家也好,都要真材實料。

後記:

作為一個食家,無論處身何時何地,吃的是甚麼,都不重要,畢竟口味實在很個人、很主觀,有人愛辣、有人嗜甜,你認為不好的,在我眼中可能是人間美食;作出評論,最重要用心、持平、公道;正如唯靈先生說:「從小我便不愛吃甜,對於這方面毫無比較及認識,所以我一篇關於甜品的文章都沒有。」自稱「食家」的,應好好向這位食家中的食家學習。

王貽興Profile

香港作家,曾出版不同小說和散文,多以愛情為主題,亦曾為電視節目擔任主持人。近年開始涉足飲食界,撰寫有關書籍,愈寫愈為食。

唯靈Profile

人稱麥Sir,飲食界殿堂級人馬,香港資深的飲食評論家,曾為不同報章、雜誌擔任專欄作家,多年來亦出版多本關於飲食的著作,如《食在香港》、《唯靈食經》等,品酒評食字字精警。

撰文:陳恩怡

攝影:胡淑儀

查詢電話:2750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