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館呈獻 羽佳粵劇藏品選粹

五六十年代,西洋電影未在香港普及,反之傳統的粵劇就為一眾市民帶來不少日常娛樂。台上演戲的,不只歌曲悅耳,字字鏗鏘,做手功架十足;他們的戲服、盔頭、靴鞋和武器,均是閃爍華麗和精心打造。想近距離一睹這些粵劇演出物品和戲服的風貌嗎?香港文化博物館由即日起至4月18日舉行「羽佳粵劇藏品選粹」展覽,展出由香港粵劇紅伶羽佳所捐贈的粵劇戲服和道具等珍藏,是回憶和重溫以往粵劇文化的大好機會!

劇本及戲橋

要演出好戲,劇本當然居功至偉,原來羽佳亦有不少珍貴收藏,當中包括第一屆「慶紅佳劇團」在大會堂音樂廳演出的新編劇目《英雄兒女保江山》。此外,亦有《南國佳人朝漢帝》及《春風吹渡玉門關》等約二百多本羽佳演出劇目的劇本,對了解羽佳在梨園的發展及當時粵劇戲班的宣傳方法,有極大幫助。

電影照片及特刊

除台上演出外,當時還流行電影拍攝,羽佳於1948年已踏足影壇,參與了七十多部電影的演出。這批藏品中包括《孤兒救祖》、《哪吒大戰紅孩兒》和《甘羅拜相》等多套羽佳經典劇目的電影劇照及特刊。

多套經典戲服

台上粵劇紅伶最吸引的當然是金光閃閃的戲服,羽佳以往的演出以武打戲為主,故戲服中以武將的「靠甲」、武士裝束「坐馬」、「獵裝」較多;另外亦有不少海青、蟒袍等文服,再配以各類型的盔頭、武器和道具,必定令參觀者目不暇給。

羽佳小檔案

羽佳原名翟羽佳,1938年出生於粵劇世家,父親翟善從是粵劇武生,母親周少英則是梨園小生及老旦。自四歲起隨父母學習粵劇的武功、唱功、關目和做手。1945年,羽佳已初踏台板,及後隨父母往廣州和澳門等地演出,贏得「神童羽佳」的美譽。

「羽佳粵劇藏品選粹」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4月18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沙田文林路1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星期三至六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及農曆年初一、二休館

入場費:$10(全日制學生、60歲以上人士及

殘疾人士半價優惠)

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查詢:2180 8188

資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