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學位準教師 享受新挑戰

醞釀多年的通識教育終於上台,成效毀譽參半。但過往的評語大多只從學生角度出發,即使在職老師發言,都因為臨危受命難免有所怨言。首批通識教育學位課程學生Burmie以第一身身份,親自分享她的經歷及成果、細說學習心聲、從中剖析通識的真正意義及價值。

通識情意結

新高中課程改革,引入通識為必修科,香港大學教育學系去年開辦首屆通識教育學位四年制課程,培育教授通識科的專才。相比商科等較有保證的科目,通識科牽涉範圍廣泛、定位不明確、前景模糊,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冒險。但現正就讀課程二年級的黃穎君(Burmie)卻反行其道,成為首批學生,甚至慶幸自己能搭上頭班車。

Burmie讀預科時已選修通識,並在高考取得A級成績,自言因自身的學習經歷令她對這科有情意結:「通識科對我有特別意義,當年政府實施母語教學,我是第一批接受新制的白老鼠,語文一刀切的政策對我衝擊很大。其實語言是學習的輔助工具,不應視作單一學科,要融會貫通,通識也一樣。這個經歷令我有很大啟發。所以,我在中學即使是主修商科,但入大學時候,二話不說便報讀通識教育。」

愉快讀書樂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由「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及「科學、科技與環境」三個學習範圍組成,並分為六個單元授課。Burmie在港大修讀的本科會銜接一年教育文憑,所以,課程涉獵不少教育理論,例如學習心理學、通識教育教學法等。

面對嶄新的通識教育訓練,Burmie顯得很享受,亦覺得自己的選擇正確:「大學生活比預期愉快,始終中學時仍會為考試而考試,但現在可以放低這包袱。另外,學科主要是Project Based,不需要考試,評分方法是參考我們的日常表現、個人及小組匯報和Essay,從多方面檢視學生對議題是否真正了解,及對教學方法是否充分掌握,大大減低學習壓力。」對通識充滿熱誠的Burmie,更與同學組成「通識教育小組」,不時到訪學校或機構宣揚通識的正面價值。

時間會做證

下一個學期,Burmie將會到中學實習,她相信有了第一身經歷及接受過全面的訓練,有助準教師以恰當的方法教授通識科:「在大學時,教授已將通識着重的多角度思考融入教學中。有時老師會故意要我們從沉悶的議題發掘有趣的方向,又會跟我們一起制訂更適合學生的教材,使我明白獨立思考、自由學習的重要,這正是通識科的精髓。」

準備就緒的Burmie,目標是希望能藉這科提升學生的發展潛能:「其實由籌劃至落實的過程,通識科面對甚多批評,包括內容太廣太空泛、考試無劃一評分標準等。對此,我非常理解。不過,通識科的確能鍛煉思考分析、批判思維,亦可避免學生接受填鴨式教育和公開試的壓力,真正享受學習,希望大家能慢慢接受。」Burmie深信通識教育有其價值,亦相信時間能令通識在新高中課程取得成功。

課程資料

香港大學教育學系——通識科

查詢:2241 5856

網址:http://web.edu.hku.hk/programme/bedlib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