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打主意:翻譯現場

香港某酒店房內有知名日本AV女優在做訪問。

記者想問他一些中日關係的事情,卻發現問三句,翻譯才說一句。原來翻譯把一些「敏感問題」濾走。自行以廣東話回答記者,說「中日關係」的事情你問她她也沒有甚麼好回答,可不可以集中一下問電影。

如果我是記者,我會即時把電影公司的職員當成透明,用日語直接問問題。如果當下的記者是說日語,這麼簡單的問題,又怎會問不出來?問出來後,AV姐姐定當要交出一個大方得體的答案。如果她大發脾氣,就更可以變成大新聞。

因為那記者不會日語,他可以報道的就只能在句與句之間做文章:說AV女優在等待翻譯傳話的時候眈天望地打呵欠云云──這很奇怪嗎?反正香港大部分記者,都不會問出甚麼有趣的事情來。

在娛樂版的世界中,我有兩個疑團。電影公司或是經理人公司的職員,總是希望對記者說:「可不可以寫多一點電影的事。」有時我會體諒他們的心情,畢竟叫明星來香港,商務機票酒店食宿無不是錢,頂要把宣傳效果擠到最盡。但當我問一條問題:「你的電影,有甚麼賣點?」被訪者大多即時啞掉當場。

如果電影公司真的很認真想記者們宣傳,為甚麼傳譯大多把被訪者的說話吞掉三至四成?不論是訪問中的,抑或是甚麼電影節中出現的傳譯,往往都會把說話吞掉幾句。如果他們是來真的,為甚麼不花錢請好一點的翻譯?

因為公關們關心的,只是報章的名字和頁數,寫的那人在寫甚麼?他才不管呢。他們要求香港人關心你的「作品」嗎?對不起,太多人一點也不關心記者寫甚麼,那香港人有甚麼能力關心你的電影?

讀\說書人

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