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誰製造垃圾?

家中的冷氣機突然壞了,但原來保養期已過,於是,先花二百多元邀請原廠技師上門檢查,他檢查了三分鐘便說:「裏面的xx及xx壞了(我很努力記着那是甚麼,但由於太深奧,所以還是忘了!),要整部拆回廠修理!」我最關心的當然是:「要多少錢?」他非常熟練地答道:「你的保養期已過,運輸費連人工,約一千五百元左右!」我瞪大了雙眼:「那麼貴?那修好後還可以行多久?」他聳一聳肩:「誰曉得?」

實情是,買一部新的才二千多元,還送三年免費上門保養,精明的消費者,當然知道買新的較划算,不過這亦正中生產商的下懷。今時今日,大企業用各種手段,如超貴的維修費及推陳而出的款式,來「逼」消費者不斷換新貨,有時電器才用了兩三年,只是出了點小毛病,就因不合常理的維修費而被迫淪為垃圾,這不是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浪費,難道它們真的無可救藥嗎?另一種手法是逼消費者付高昂的保養費,早前筆者買了一部iPhone 4,那電訊商的職員向我硬銷延長保養:「如果無保養,將來它壞了,你即使肯付錢,生產商也不會修理!」我呆在當場,這是甚麼道理?

從前,家中的電器修完又修,可以服務十多年;如今,在無可選擇之下,我們動輒便將之棄掉。香港政府大喊堆填區不敷應用,要靠摧毀郊野公園來堆放大批本來不是垃圾的垃圾,廣大市民固然有責,但不斷逼令消費者去舊迎新的生產商也責無旁貸,這就是所謂的社會責任和企業良心。

導演及電台主持

劉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