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是進食時的瞬間感覺,也可以是被喚醒的記憶。
淺嘗海南雞飯後,我們立即被送到另一家食店「Kedai Kopi 10」,因為這裏有少年食神Michael激讚「柔軟如掉到雲上」的麵包。「這麵包有點像十字包,但鬆軟得多,上面切開一刀,塗點奶油和牛油……簡直是人間美味,在香港失蹤多時,想不到在沙庇重遇!」娓娓道出這款當地人叫「奶糠包」的包點,甚至覺得它比當地人最喜歡的菠蘿包更加出色。的確,以香港人「閱菠蘿包無數」的經驗,「Kedai Kopi 10」的菠蘿包算OK美味,但跟港式菠蘿包還有距離,脆皮不夠香酥鬆化……是遷就當地人口味吧?至於「奶糠包」,對不起,抵達時已售罄,無緣一嘗「雲上的包兒」的滋味。
我的深層記憶裏不曾出現「奶糠包」,反而雞批和咖喱批是我童年「友伴」,外婆買餸時總順道買一、兩個雞批或咖喱批,給我們四兄弟姊妹作茶點……這些往事就在我咬第一口「咖喱酥」時全數湧現。它是雞批和咖喱批的混合體(後者通常用牛或豬肉碎作餡),外皮不算絕頂香酥,但餡料相當出色,咖喱的辛辣惹味沒有蓋過雞肉的鮮美……難道不是用雪藏雞肉做的嗎?
翌日,導遊為我們補飛買了「奶糠包」。咬一口……是很軟、很鬆,不過我沒有掉到雲上;反而不停想着:早知導遊又去「Kedai Kopi 10」,就叫他買一個咖喱酥給我吧!
旅遊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