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飆細屋玩空間充大屋

近期政府雖然動作多多,但香港樓價仍然高企,上車固然艱難,不少人就算上到車都只不過成為「蝸居」一族,即是住在狹小地方,日做夜做死慳死抵都是為了供樓。想用盡每一寸空間,室內設計師Tony便給大家一些提升住屋空間感的貼士,令「蝸居」一族回家時真正可以鬆一鬆。

窗台忌當睡床

年輕人投訴上車難,但上車人士亦抱怨「蝸居」生活令人壓力倍增。為了令「蝸居」人士能用盡屋內每寸空間,Tony提供了多項提議:「在睡房不要放一座高到上天花板的衣櫃,需要地方擺放衣服的話,不如在床下起一個小地台,既可放置衣物,又不會令衣櫃構成壓迫感。有人為了慳地方,將窗台改製成睡床,但其實睡床太貼近窗口會很應聲,樓下馬路或下雨打風的聲音都會影響睡眠;想盡用窗台,不如改裝為化妝枱。」另外,還有些小貼士,例如窗口百頁簾會比布簾慳位、摺門亦比傳統木門好,如果少煮食的話不妨將廚房改為開放型;兩夫婦家庭習慣在梳化食飯的話,亦可考慮不用買飯枱,慳唔少位。

牆門要同色系

Tony繼續表示:「除了實際慳位方案外,透過設計提升感覺上的空間感亦極重要。例如一般人都會忽略了燈光配合,客廳一處光一處暗,空間感就會被局限,故光源最好平均;另外,裝置一些射燈照向天花板的話,亦會造成樓底較高的錯覺。顏色方面要採用近似的色系,如牆壁是米白色,但房門是深黑色的話,就會因太強烈對比而造成壓迫感;在客廳放鏡冇錯能提升空間感,但不要放太多,否則鏡子互相反射就會令人眼花。」原來提升空間感還可從心理角度出發,以後住細屋一樣可以心情舒暢!

流動蝸居一萬元有交易

針對樓價高企,早前內地一個房屋展,就展出只有兩平方米,稱為「咪咪墅」的流動房子,內裏布置有一張單人床及兩座位餐桌,底部更有輪子方便四處遷移,只要付出一萬元,就可擁有此流動蝸居。

蝸居電視劇反映民生

電視劇《蝸居》09年於內地播放,故事描述一對夫婦為在上海買樓而經歷的故事,因反映了老百姓面對住屋問題的艱難,吸引了大批觀眾追看。

撰文:周仲明

攝影:林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