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見湄知著:跟大隊

愛是甚麼?怎樣去判斷你是否真的墮入愛河?

年近情人節,討論這個題材最貼切不過。在臨床心理學的理論中,並沒有對愛情作出確切的解釋。總體來說,愛的定義是很個人的,正所謂鹹魚青菜各有所好,有人喜歡高大威,有人喜歡小鳥型(男讀者請別對號入座,這裏泛指女性表現),不過大多數心理學家和理論對愛的定義都有以下的共通點:

1.雙方都渴望與對方有心理和生理上的親密接觸。

2.雙方的關係緊密得像沒有其他人可介入他們的圈子。

3.雙方互相吸引,彼此都享受這種感覺。

4.有被愛的感覺,並且希望為對方付出及同時接受對方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愛情的定義亦會隨着不同的文化、宗教及年代而有所差異。例如,性在西方文化的愛情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而對於亞洲文化來說,他們則更注重愛情的細水長流,創建家庭的責任感更強烈。

然而,很多亞洲人都會有意或無意地把吸引異性作為一種工具,目的是去建立一個人人都「應該」有的「家庭」,而忘記愛的重要性。如果結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有一個家庭,那麼這個家庭的愛已變質。

愛非愛,似感情多於愛情,雙方都不會享受這種關係。穩定與承諾確實很重要,但除了這些,愛與被愛亦很重要,因為這是人類的基本需要。

所以你要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對方,就要不時提提自己,談戀愛的目的是「人做你又做」,或是真的想跟這個人在一起。

跟大隊有時會令你錯失更多。

臨床心理學家

林存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