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防病由齒起

有外國醫學研究指出,患上牙周病的人士,其牙床、牙袋都會變作細菌溫床,長此下去,細菌的毒素有機會滲入血液,經循環系統走遍全身,引致血管發炎等多種疾病。換句話說,注重口腔衞生,預防牙周病,不但可保住一棚靚牙,更可保住我們的健康!

細菌惹的禍

牙周是指牙齒周圍的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骨及軟組織,牙周病即是發生於牙齒周圍組織的慢性病變。

據牙科醫生趙創波指出,進食時,飲料流過牙齒表面,食物渣滓攝於牙縫,都會產生牙菌膜,而這些積聚於牙齦邊緣的細菌,會分泌出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對於抗菌能力較差的長期病患者而言,容易被口腔內的細菌有機可乘。某些藥物如降血壓藥、抗癲癇症藥,可令牙齦的纖維細胞增生,牙齦變脹,增加患牙周病的風險。箍牙或佩戴假牙人士亦屬牙周病的高危一族,前者較難徹底地清潔所有牙齒,後者則因食物渣滓容易卡在假牙鈎與真牙之間,令細菌易於積聚。

刷牙刷出血

牙周病的初期病徵包括口臭、牙齦腫痛、刷牙時牙齦易出血等,若病況持續,後期更有可能出現牙瘡、牙周袋等。此外,由於牙齦積聚厚厚的牙菌膜、牙石,令牙齒表面變成啡色,甚至深黑色,同時加劇牙齦萎縮的速度,令牙縫進一步增大,牙齒看似愈來愈長,最終可導致牙齒移位、鬆脫,甚至脫落,不但影響儀容,連進食堅硬食物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若不幸患上牙周病,應盡快求診。檢查期間,牙醫會利用牙周探針,探查牙周袋的深度,有需要時更會安排照X光。治療方面,視乎患者的病情而定:輕微者可透過洗牙,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膜及牙石;嚴重者,如牙周袋深至7至8毫米,則要清刮牙根,以除掉積聚於牙根和牙周袋的牙菌膜、牙石,有需要時,可能要動手術翻開牙齦,治療深長的牙周袋。

護齒靠檢查

要預防牙周病,首要搞好口腔衞生。不過,有人卻聲稱每日早晚刷牙一樣患牙周病,此話何解?原來刷牙方法是否正確、選用的刷牙用品是否適當,均可影響潔齒效果。很多人以為刷牙愈用力愈乾淨,又認為牙刷刷毛愈硬愈好,到頭來反而弄傷牙齦,增加患牙周病的機會。正確的刷牙方法,應以45度角向上擺放,洗刷牙齒表面,還可以用「打圓圈」的方式按摩牙齦。牙刷方面,應選用刷毛一吋長、軟硬度適中的牙刷,與此同時,不妨配合牙線等潔牙工具,雙管齊下,以減少牙菌膜的積聚。

此外,定期檢查牙齒,有助預防牙周病。一般人應每年檢查牙齒一次,牙齦組織防禦力較弱的人士(如糖尿病患者、吸煙者),更加要增加檢查的密度。

牙周病病徵

程度/徵狀

輕微

‧牙齦邊緣紅腫

‧刷牙時牙齦易出血

‧牙石積聚

‧牙齦疼痛

‧口臭

中度

‧牙齦邊緣嚴重紅腫

‧刷牙時經常出血

‧牙齦萎縮,部分牙根露出

‧牙周袋出現

‧牙齦疼痛

嚴重

‧牙周組織萎縮加劇

‧牙齦邊緣滲膿,甚至有牙瘡

‧牙齒變鬆或移位

‧牙齒脫落

潔齒好幫手

要確保口腔衞生,單憑牙刷,力度未必夠,出動以下好幫手,潔齒再冇難度!

單頭牙刷:刷頭細小,用於清潔一般牙刷刷不到的部位,如智慧齒。

牙線叉:附有手柄,方便家長替小朋友清理牙縫。

牙縫刷:用於清理牙根與牙齦間的罅隙。

牙線:用於清潔牙縫,分有蠟、無蠟兩種,以後者的清潔效力較佳。

撰文:黎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