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學運動康樂管理服務特殊社群

東亞運動會進行得如火如荼,運動健兒的堅韌精神確令人感動。近年,各界積極推廣康體活動,不少院校推出康體管理課程,今次訪問了一位由「運動及康樂學副學士」,升上「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的學生。讀書期間,她曾多次擔任大型康體活動的義工,現時於中度智障服務機構實習,以了解不同社會層面的運動需要。

專修通識兼備

「我高考成績一般,未能成功入讀大學。但一向對運動深感興趣,尤其是排球,中學時更參加排球隊,最後決定報讀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與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合辦的『運動及康樂學副學士課程』,期間也參加大學的排球隊。」張愫殷同學開朗的說。

課程主要分為專修及通識兩大部分,前者讓同學就所選擇的專業作較深入的學術研究,後者則有助開拓視野。專修科目包括休閒導論、運動及康樂活動管理、人體動作的科學基礎、運動及康樂測試等。「這些科目讓我們認識到很多關於人體的基本知識,如肌肉、營養學等,預科雖然讀商科,但又不覺難以應付。」

學習生涯多姿采

回想這兩年的副學士生涯,她說過得相當充實。「課程強調持續評估,同學們為爭取良好成績,彼此互相幫忙,好似應付體能考試,我們一齊在校內的健身室練習,到正式考試時,周圍的同學會不斷鼓勵進行考試的同學,大家都讀得很開心。」

「二年級那年,我們於西貢進行三日兩夜的野外追蹤,那次體驗十分難忘。導師教我們紮營、生火等野外求生技巧,把裝備及食物分配給大家,每人的大背囊都裝得滿滿的,足足高至心口。其後分為若干小組,每組自設行山路線。上山的路程好辛苦,落山時卻非常興奮。我組有位同學剛做完手術、有位則怕行樓梯,雖然最遲抵達目的地,但同學間互相扶持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銜接大學課程

至於出路方面,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體育系講師陸子聰博士指出,每年約六、七成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而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與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合辦「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銜接課程,只需兩年時間便可取得學士學位,備受學生歡迎,當中包括張同學。

陸博士表示,近年政府投放不少資源發展特殊社群運動,有別於其他同類課程,該銜接課程正是針對這群受眾需要。如果想讓特殊社群如長者、智障人士,有機會參加陸運會,便需要在多方面作出配合,而設計合適的運動項目便是一門學問。此外,還需要完成500小時實習,及被派往不同機構、學校、老人中心等,進一步接觸特殊社群,實踐堂上所學知識。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運動及康樂學副學士課程

舉辦機構: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與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

查詢:3411 3266

課程名稱: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舉辦機構: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與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

查詢:3411 3103

撰文:黎雅麗

攝影:張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