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長者經常頭暈不適,不時「呢度痛嗰度痛」,可能需要身體檢查,但參與坊間的身體檢查計劃前,必須與家庭醫生商量,嚴選適合自己的驗身項目,否則不但浪費金錢,更有可能受皮肉之苦及「嚇餐飽」。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近年接獲愈來愈多長者盲目驗身個案,部分更誤以為自己身患絕症,經過衞生署專家臨床檢查後,結果發現只是虛驚一場。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高級醫生葉心指出,香港人愈來愈關心自己的健康,近期一項調查顯示,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一半曾進行體檢,一成七人更有定期檢查。不過,很多長者對體檢存在誤解,接受了正常人毋須檢查的血型測試、全血球化驗及癌症指標等。她解釋,癌症指標主要用於追蹤癌症康復者的癌細胞有否惡化,早期乳癌病人只有一半人的癌症指標高於正常水平,若單靠此來斷症,會走漏眼。
60歲或以上應每年體檢
該署長者健康服務高級醫生鄺家驊表示,近年接獲愈來愈多長者攜帶一大疊健康檢查報告尋求協助的個案,「佢哋心理上以為畀咗一舊錢,做得愈多檢查愈好。」他指出,部分體檢報告十分簡單,沒有醫生解讀,有長者誤以為肺部X光片有「少少花」就有問題,其他指數高了少少便以為有毛病,於是再做入侵性及風險更高的檢查,反而對身體有害。他提醒六十歲或以上長者應每年體檢一次,但有糖尿病、疾病家族史和膽固醇高者,檢查次數應加密。
衞生署於書展推出《投資健康人生》第一、二冊,介紹預防四大殺手病、選擇體檢、處理情緒問題及體重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