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少年上頭條幾乎是接踵而來,先有半熟少年在公眾場所旁若無人地親熱,接着有初中女生備受情困而跳樓自殺,再有未婚媽媽透露曾有朋友墮胎十七次之多等等……面對青少年生理、心理日趨早熟之際,社會給予他們的性教育是否適切實用呢?
前陣子筆者到一所中學為高中同學主持有關戀愛的講座,就講座內容跟學校多番討論,校方搬出「不贊成學生談戀愛」的立場,擔心講戀愛的元素及處理分手技巧,會讓學生誤以為校方贊成拍拖。原來學校選戀愛這題目,其隱藏動機是叫學生不要在求學期拍拖。可是,講愛情這話題不一定代表鼓勵學生談戀愛,藉個案分享和討論,可以跟同學探討不健康的戀愛動機會帶來甚麼後果及影響,也可讓同學了解愛情的真義,避免一頭栽進「行街、食飯、睇戲」的表面化及速食的愛情中。
學校那「不贊成學生談戀愛」的硬銷方法學生未必受落,也未能回應現今同學的需要;反而透過參與思考和討論的過程,同學有機會反思自己的立場及態度,當他們會認真考慮「究竟現階段我是否適合談戀愛?」時,已經朝着正確方向邁進一大步了。
在報章上看到的青少年性問題也許只是冰山一角,是時候我們要走出象牙塔,好好看清楚青少年正面對甚麼,需要甚麼。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教育幹事 李婉嫺
www.famplan.org.hk/sex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