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腦動脈瘤出血可致中風,一旦腫瘤爆破,死亡率近五成。威爾斯親王醫院研究發現,冬季時氣壓較高,動脈瘤出血個案亦增多,患者死亡風險比夏季高一成。負責研究醫生指,暫未知氣壓變化與動脈瘤的清晰關係,但可能與高氣壓會令高血壓惡化有關。他提醒動脈瘤患者及其家人,於冬季及氣壓驟變的日子應提高警覺。
威院神經外科部○二年至○六年間,記錄一百卅五名急性動脈瘤性蛛網膜下出血患者的病歷,嘗試分析該症與氣壓、相對濕度及溫度等氣象變化的關係。患者年齡中位數為五十八歲,女性佔近七成,近四成半人患高血壓,一成人為煙民。
首次發病死亡率約五成
研究發現,氣壓較高的十二月至二月,出血病例進入高峰期,一月份個案最多,患者於冬季一個月內死亡率為一成四,遠高於夏季的百分之四,亦較春秋為高。
而每日氣壓變化與出血個案多寡亦有關,氣壓驟升或會觸發出血。在午夜零時至清晨八時之間出血的患者只佔一成七,明顯少於其他時段。上述研究已刊登於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
威院神經外科榮譽副顧問醫生黃國柱表示,今次只屬觀察性研究,未能證明氣壓變化與動脈瘤出血之間的清晰關係,但外國曾有研究指,氣壓上升會導致高血壓情況惡化,而後者主要導致動脈瘤出血。
中文大學正進行動脈瘤普查,希望了解動脈瘤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發病機制。
他估計,本港約有百分之二至三人口患有腦動脈瘤,腫瘤主要位於顱底血管,動脈瘤出血佔中風成因約百分之三至四。
首次發病死亡風險約為五成,若置之不理,相隔二至三星期後會再度發病,死亡率可增至七至八成。除高血壓外,煙民及女性均屬高危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