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穿高跟鞋易腰痛

時常腰痠背痛,春天潮濕時、走得路多時尤其嚴重,可能患了盆骨錯位。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調查發現,七成八腰痛求診者患盆骨錯位,女性佔七成一,最典型病徵是長短腳。不少患者因一次「拗柴」後延誤醫治,導致腰腿關節全面受壓,久而久之盆骨移位亦不自知;亦有愛美女士天冷時仍穿短褲短裙,盆骨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加劇盆骨關節發炎及錯位的機會。

負責研究的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講師孫鋒警告,要預防盆骨錯位,最重要是避免足部扭傷和注意保暖,「香港女仔好鍾意上身蒸鬆糕,下身賣涼粉,再穿高踭涼鞋;腰部容易受涼,又易拗柴!」他另一項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逾九成人「拗柴」後會患盆骨錯位。

骶髂關節受壓致勞損

浸大中醫藥學院門診部分析去年三月至今年二月的九百廿九個求診人次,當中七成八為盆骨錯位,可見此症非常普遍。在三百四十名盆骨錯位患者中,女性佔七成一,六成三人為右邊盆骨錯位,相信與女性體質較易風濕,及右邊盆骨多集中發力有關。成因方面,六成人因風濕,兩成四為外傷,一成四為勞損,百分之一為產後韌帶鬆弛。接受推拿配合針灸和中藥治療後,有八成五患者成功治愈。

孫鋒解釋,盆骨錯位即骶髂關節錯位,此關節是全身受力最多的關節,承受上身重量和下身走路、坐立、跑跳帶來的壓力,長期受壓會令關節勞損,易致盆骨錯位。此外,骶髂關節屬於滑膜關節,尤易受風寒濕邪入侵引致發炎,每當受力便容易錯位。

此外,盆骨錯位亦會壓着控制膀胱、子宮及腸胃的交感神經線,曾有一名十三歲男孩自出娘胎後晚晚尿床,原來是交感神經被錯位的盆骨壓着,導致膀胱過度興奮,難以控制排尿。男孩接受三次推拿後便不再尿床。

去年十月誕下第一胎的范女士,產後四個月持續下腹痛和腰骨痛,花了約七千元看了十次西醫和泌尿科醫生亦無補於事,以為膀胱炎而吃了約八個療程抗生素。經朋友介紹看中醫,才證實產後盆骨移位,三次推拿後便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