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鬥搞國產化 貿易脫鈎累通脹

繼美國拜登政府上月底明確指出,聯邦採購政策須提高美國製造產品佔比後,周二傳來中國早在5月,已低調發出「買中國貨」的內部採購方針,逾300種設備的本土製造比重,部分須提升至百分百國產化,隨即引來外媒批評違反中美貿易協議承諾。事實上,拜登政府的反華取態明確不過,貿易戰升級是預期之內的劇本,既然中國不用幻想敵人會鬆手,就不如主動着手提升關鍵技術及設備的自主研發及國產化比重,建好護山牆自保更實際!

雖然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簽訂至今已逾18個月,但雙方尚未就如何延續或制訂下一階段貿易安排展開對話,反而是各自推動國產化,明顯是為脫鈎作準備。早在去年底,內地已下令政府機構及公共機構的電腦,3年內要全部換成國產貨,即明年就會到大限,當時大部分分析認為僅個別事件,目前回看,原來是開端,尤其近日傳出中國內部早在5月下達新規,要求涵蓋醫療設備、地面雷達設備、檢測儀器、光學器械、地震設備等共315項產品的本土製造比重,提升至最高100%,變相延續了國產化政策,更清一色涉及「國安」。明顯地,中國正預計要與美來一場硬碰。

誠然,美國亦正效法中國國產化的做法,前總統特朗普一直倡議「美國製造」,只是商界當作耳邊風而已,到了拜登政府今年一月上任首周,也隨即簽署行政命令,推出總規模達4,000億美元的「買美國貨」計劃,以強化本土製造實力,上周更擬修訂計劃,提高聯邦政府採購國產比重,先由55%提高至60%,市傳到2024年加至65%,2029年更放大至75%。

如是者,仍不相信中美會脫鈎的人,實需夢醒,並且要看清美國宣布推動國產化後,獲其操控的所謂國際媒體視之為理所當然,中國則遭同一班外媒廣泛批評為違反世界貿易組織和中美貿易協議原意,實在莫名其妙!如斯親疏有別,缺乏公允,加上美國加緊聯合盟友堵華,中國怎能坦誠溝通?故必須為確保本土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國產化布局,免再被「卡脖子」,是自然不過的自衞反應。

其實,兩強爭霸,身處同一賽道各自各努力公平競賽,可平常心應對,偏偏美國就是容不下中國,千方百計堵華,以鞏固其獨霸地位。是次開動外媒機器發聲,批評中國國產化舉動,似是推動貿易戰升級的前哨,主要是利用輿論試水溫,與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異曲同工!按大選劇本,當製造了輿論後,美國應好快會出大招,在貿易問題上對付中國,並必然對盟友宣稱是想中國跟隨國際準則,一臉公義,以博支持,一方面可保障美企利益,另一方面也能應對通脹壓力。

看穿美國底牌,中國自然也要拿捏利害,爭取討價還價的本錢。可以預見的是,一場有關貿易的龍爭虎鬥不日上演,只要雙方互不退讓,各自各生產的後果是分享不到經濟學上的比較優勢,貨品成本一定上升,通脹必然惡化,更隨時因激起民怨而成為爆發區域化「熱戰」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