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續取決於疫情發展,當中,亞洲地區的疫苗接種步伐落後歐美。幸而,亞洲區內製造業並未受全面封鎖措施限制,加上出口產品的外需強勁,令製造業表現較去年3月份更穩健。各地亦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惟刺激力度各異,加劇了區內經濟復甦步伐不一的情況。近期經濟增長回落,亦可預示區內利率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低企。
值得留意的是,疫情相關產品面對需求下降的風險。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連續數月擴張後有所放緩,可能是反映上述風險的迹象。另外,聯儲局縮減量寬的時機仍不明朗,美元和美國利率很可能出現波動。
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和固定收益將獲寬鬆貨幣政策支持,料較2013年更能抵禦聯儲局縮減量寬的風險。另中國就人民幣升值發出警告,美國實質孳息率下跌為美元帶來支持,亞洲貨幣或面臨更多不利因素。在美元兌人民幣升值下,韓圜、馬元和印尼盾普遍表現落後。
市場看重中國經濟,當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仍受去年封鎖措施基數效應所扭曲,故應聚焦於較長期情況去反映2020年產出損失,以及2021年和2022年預期復甦可抵銷經濟受損的程度。就此來說,中國自2020年9月以來只作輕微修訂。政策執行和發揮作用之間通常有滯後,使近期收緊監管政策的行動,可能在今年稍後對經濟造成影響。
內地政府今年的信貸刺激目標遠低於2020年,信貸放緩料將廣泛拖累下半年經濟。這個情況不僅關乎中國,亦會拖累環球貿易、環球採購經理指數及環球工業生產。另外,供應短缺的情況惡化,投產價格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當局因此需要採取區域性封鎖措施)及消費需求低迷,令企業利潤率受壓。
貨幣方面,預期人民幣的表現遜色,因為支持在岸人民幣升值的基本因素顯著轉弱。另鑑於當地由生產物價指數、轉嫁至消費物價指數的程度仍有限,因此近期出現的生產物價通脹壓力,應該不會觸發當局顯著收緊政策。儘管當地信貸增長放緩,但政策仍支持基建投資,使之繼續錄得增長。而下行風險則是廣泛信貸增長和財政支持的放緩速度較預期迅速,又可能令違約增加,財政壓力升溫。
鄰近中國的馬來西亞疫情惡化,封鎖措施雖打擊經濟,但政府債務已達GDP六成的法定上限,影響加推支持措施的能力,令財政空間變得有限。因此,刺激經濟的重任落在馬來西亞國家銀行上,料其於下一季減息。
至於信貸評級檢討方面,標普將對馬來西亞的主權信貸評級進行年度檢討,當地主權信貸評級可能由「A-」下調至「BBB+」,因財政狀況較預期疲弱等。市場又認為,馬國股匯應會表現落後。經濟增長和孳息率的差距似乎將縮窄,外國投資者未必樂見非常規貨幣政策。
假設該國新冠肺炎病例回落,令限制措施得以放寬,當地經濟有望於下半年再度復甦。而下行風險則是政治不明朗因素顯著,大選雖預期於8月1日解除緊急狀態後舉行,但實際會否解除尚屬未知之數。
另邊廂,新加坡新冠肺炎病例急增,收緊出行限制,令服務業受壓,導致復甦放緩。儘管如此,由於新加坡加強財政和信貸支持措施,令當地第一季經濟產量回升至疫前水平,並領先其他東盟國家。新加坡的疫苗接種計劃取得重大進展,若當地70%人口於8月底前完全接種,經濟有望較鄰近地區更早全面復甦。不過,當地服務業及內需復甦步伐——私人消費仍較疫前低9.8%,成為拖累經濟的主因。
市場主要觀點是,新加坡元利率表現出色,尤其是因為新加坡元利率較美元低,預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10月發布下一項政策聲明前,市場日益估計當地將以某種形式收緊外匯政策,並為名義有效匯率帶來支持。
如果當地出行限制措施如期解除,經濟應可在2021年下半年收復大部分失地。至於下行風險是,若當地疫情持續升溫,或出行限制措施持續,將對經濟恢復正常構成重大障礙。
宏利投資管理高級宏觀策略師 Sue Tri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