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成央行擬增持人幣

隨着中國經濟迅速復甦,人民幣國際地位亦逐步提升。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發表報告,指全球有三成央行計劃於未來12至24個月內增加人民幣持有量,同時間有兩成央行計劃減持美元,18%或減持歐元。相比之下,去年有意將人民幣納入其儲備資產的央行僅一成,可見市場對人民幣的認受性提高。

國際支付佔比升至2.46%

相比美國無節制「放水」,中國經濟不斷改善,且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導致中美息差持續擴闊。早前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球有53個國家有意實行「去美元化」。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則由去年第四季的2,694.9億美元,增至今年首季的2,874.6億美元。

而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指,6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由5月的1.9%升至2.46%,接近逾5年半高位,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則維持全球第5位。另外,美元以40.64%佔比再超越歐元,份額排第一位。

同時,近期人民幣匯價在市場風險偏好回暖下重拾升勢。由官方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周四升184點子,至6.4651兌每美元,創一周新高,在岸人民幣收升82點子,報6.4661,離岸價高見6.4632。

此外,中國正積極研發央行數碼貨幣。日前人民銀行公布數碼人民幣研發進度白皮書,指出開立數碼人民幣個人錢包和對公錢包分別有逾2,087萬個及351萬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學與經濟學講席教授兼副院長黃益平表示,雖然央行數碼貨幣或與部分移動支付工具構成競爭,惟騰訊控股(00700)等企業仍可以同時使用數碼人民幣及自身支付工具,因此他不認為法定數碼貨幣是「國進民退」,並呼籲市場應該聚焦提高交易效率和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