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窮途向華攤牌 月內恐釀大冧市

中國正加強監管新經濟企業赴境外上市,變相來一記金融「撤僑」,斷了華爾街金融大戶的財路。據報,美國拜登政府正部署還擊,包括擬推印太地區數碼貿易協議,並有意針對香港,向美企發營商風險警告,實行以「撤僑」相待。如是者,只要消息落實,中美在經濟領域「撤僑」後,最終無可避免朝向實戰,預示全球金融市場安穩日子正在倒數,已有大淡友警告最快月內「攤牌」,美股隨時暴冧!

打從次季起,印太區疫情急速升溫,打亂了區內經濟復甦,直到如今也未完全受控,印尼尤其嚴峻,並殃及鄰國。恰巧此時傳來美國擬推出涵蓋區內經濟體的數碼貿易協議,對象包括馬來西亞、澳紐和新加坡等,名義上是加強在數據使用、貿易便利化和電子通關等安排,藉此創造新的貿易機會,實際上是意圖推動全球經貿和技術制式「半球化」,化身「救世主」抗衡中國在區內的經濟影響力,甚而組織聯盟勢力圍堵中國。

事實上,在奧巴馬政府年代主責亞太戰略的拜登早已明言放棄前朝特朗普時代的孤立政策,重建地區聯盟關係,包括探討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最新傳出美國擬組建的印太地區數碼貿易協議,相信正欲小試牛刀,促「盟友」盡快選邊站,尤其區內受疫苗不足之苦,無疑讓拜登有機可乘,認為可一舉網羅。

與此同時,面對內地監管風暴,愈來愈多中企宣布擱置赴美上市的計劃。不過,畢竟新經濟企業發展神速,業務在在需財,境外上市仍會是主流,去不了美國,就改道香港,華爾街大戶心中有數,必欲分一杯羹。此刻傳來拜登政府擬就美企在港營運風險發警告,相信正是因應新股融資生意預警美資別低估中美開打全面金融戰的風險。

然而,眼前的事實是,縱使這幾年中美經貿關係惡化,但流入中國市場和人民幣資產的美資絡繹不絕,更多的美國金融機構選擇在中國直接開設全資業務據點!連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也不怕,哪在乎在港營商風險,美企會受落嗎?說到底,拜登上場以來,美國經濟持續虛弱,放大水所帶來的刺激作用遞減,通脹風險卻不斷上升,就連聯儲局亦顯得技窮,正釀出更大的禍來,難怪美股大淡友認為不用等太久,今年7至9月將目睹世紀爆泡。面對等爆的爛局,拜登政府本想一邊「出口術」強調抗華,一邊繼續讓美企大賺中國錢,佔盡便宜。不過,中國早已看穿底牌,如今率先出招叫停中企赴美上市,變相推動金融脫鈎,若美國最終拿不出實際行動化解,勢難阻全球新股集資東移。

今年上半年,東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當經歷整改後的中國科技產業有望更健康地長足發展,為港股帶來更多優質新股供應,香港的金融定位只要由過去側重歐美,調節為服務內地、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企業,自可找到生機。至於美資的去留,就等睇美企與拜登政府的角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