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消費券快到手 支付投資點賺盡?

港府推出的5,000元電子消費券計劃現已接受登記,香港居民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支付工具分期領取,首批登記最快可於8月1日領取第一期2,000元的消費券。不過,在揀選支付工具前,市民需要先考慮如何使用消費券,並藉此賺到盡,甚至將其兌換成長遠保值的投資工具。

最簡單的策略之一,是利用消費券支付日常開支,將節省下來的現金儲起,或用作繳付信用卡的卡數,享受現金回贈。然而,市民亦可藉虛擬銀行的扣帳卡賺到盡,近日就有虛銀推出網上購物的現金回贈,只需要開設該行戶口,使用銀行扣帳卡於網上購物,便可享受高達8%的回贈,意味靠5,000元,多賺400元。

付交通開支最多津貼$500

另方面,市民現時使用八達通支付每月公共交通開支多於200元,就可獲額外交通開支補貼,上限為500元。以每月交通開支達1,700元的市民為例,假若全數以八達通消費券支付,除了節省交通開支外,還可「賺盡」政府500元交通津貼。

買實金划算 飾金難保值

要注意的是,雖然電子消費券不能「套現」,而且有使用限期,不少人已經計劃用來瘋狂購物,但其實除了日常生活消費,亦可考慮購買一些保值、非消耗性,甚至可令財富增值的消費品,如買金便是防守型投資的不二之選。

不過,投資黃金有很多渠道,常見的包括紙黃金、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因是次使用5,000元電子消費券,而紙黃金及黃金ETF都要透過銀行或券商購買,電子消費券不能存入證券戶口;所以想用消費券買金,就要到金行買實金。

事實上,實金的種類繁多,若想以保值為主,購買金條、金粒及金幣則較理想。九九九九實金純度達99.99%,一般以金粒或金條形式出售。相反,各款飾金的純度不同,而且價格較貴,當中牽涉手工費、佣金、回收時的火耗費用、買賣價差較闊,以及鑑定等問題,以投資角度而言保值功能較遜色,實金較能切合投資者的需要。

利用電子消費券5,000元的金額,只要再加添小量銀碼,便可買到重約3錢裝金粒,或重約10克的小型足金條;亦有部分金行推出一些手工費較低的飾金商品、銀碼僅5,000元的足金金片。

而金幣或銀幣則是指獲得國家或中央銀行認可,以黃金或白銀作為貨幣的一種。鑄金貨幣會標明其貨幣面值,在香港較有名氣的有楓葉金幣、熊貓金幣等,這些金幣一般都可以在金行購買。

部分金幣除了保值外,還可以當作藝術品收藏,而且時間愈長,價值愈高,成為財富增值的工具。有些黃金製品公司製作的金幣只具收藏價值,回購相對困難,削弱保值能力,購買前一定要注意。入場費方面,金幣或銀幣價格會因應產品及重量而有不同。

部分本地零售股已炒高

即使購買實金是較老派的投資方法,但勝在買賣簡單,而且有實物揸手。不過,實物黃金不容易保存,又不方便攜帶,一旦在保存期間刮花或管理不當,便會削減出售價格。所以最好是由銀行保存,但現時銀行保險箱供應買少見少,市民亦需留意每間銀行的保險箱收費。

除了黃金之外,消費券措施還可衍生其他投資機會。據政府數據顯示,在今年首兩個月,本港每月平均總消費額約300億元。若政府分5期派發電子消費券,而市民又在月內用畢,即每月可以貢獻逾70億元消費額,月均消費額外增約25%。

儘管相對餐飲業,零售業的限制較少,周大福(01929)等金飾股及莎莎國際(00178)等消費股已率先被炒高,後者股價年初以來升幅逾七成,但投資者要留意,第一批獲利消息已在2月底財政預算案公布時出現,目前已將利好因素消化得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