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原油進口量8載首縮 通脹惹憂

疫情陰霾逐步消退,伴隨而來的是大宗商品漲價潮。受此影響,內地上半年原油進口量達2.61億噸,按年減少3%,是2013年以來同期首度收縮,加上鐵礦石進口量已連續第3個月下降,6月更降至8,941.7萬噸的13個月低位,差過市場預期,再惹來市場對通脹風險的憂慮。

鐵礦石均價年飆67%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昨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鐵礦石等價格快速上漲。以今年上半年計,內地原油進口均價為每噸2,888.5元(人民幣‧下同),按年漲20.5%;鐵礦石進口均價更按年飆67.3%至每噸1,075.8元。

李氏續指出,當前內地經濟繼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有利於物價平穩運行的因素也不斷增多。近期國務院也部署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有利於穩定市場。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階段性推升企業生產成本,但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

人行:PPI望下季回落

最近幾個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按年急升同樣引起通脹失控的擔憂,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昨日再派「定心丸」,指PPI上升是階段性,今年第二季及第三季或維持相對高位,但隨着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給恢復帶來的輸入性影響減弱,PPI有望在第四季及明年回落。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正採取行動來緩解威脅到經濟增長的電力短缺問題,海關數據顯示,內地上月煤炭進口量高達2,839.2萬噸,為今年以來最高,同月天然氣進口量按年飆22.51%至1,020.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