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今日90歲大壽,該公司即以再破紀錄的月度營業收入,向這位開創晶片代工商業模式的「半導體教父」獻禮!惟券商對於該公司的前景漸有保留,因此其股價周五未見受上述消息刺激,收市微跌0.68%。
台積電昨公布,6月營業收入按年增長22.82%至1,484.71億元新台幣(約411.39億港元),按月更激增32.13%,亦即每日進帳13.71億港元。該公司月度營業收入此前從未突破1,300億元新台幣大關。
比起審慎經營和拚命研發,台積電成功的終極原因,在於其純晶片代工模式。這樣做既可讓公司專注處處突破物理極限的工藝,讓晶片元件愈縮愈小,亦能讓其客戶集中資源設計晶片;而且由於不會與客戶構成競爭,可獲得更多客戶和「練兵」機會,造就數碼科技之進步。中芯國際(00981)董事長周子學曾言,一個人往往會影響一個產業,「就像張忠謀之於台積電」。
不過,人生在世,很多事往往始於無心插柳。張忠謀所以選擇只做代工,某程度是因為當時英特爾(Intel)和國際商業機器(IBM)一早已經手執半導體產業之牛耳。
張本人踏進半導體產業的遭遇亦類似。事緣他23歲第二次考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落第,大受打擊後只好找工作餬口。其後他收到4封聘書,本已決定去通用汽車(GM),畢竟心儀大公司是人之常情,也符合他機械工程的專業。
問題是GM開出的月薪,比起另一錄取他的小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少一美元。於是他硬着頭皮向GM提出提高月薪,不料慘遭當日的面試官冷冷拋下一句「無得傾,唔做罷就」,遂憤而進了希凡尼亞的半導體實驗室工作,即使連甚麼是電晶體(晶片電路元件)也不知道,得公餘自修,不久也成功提高了其產品良率,漸露頭角。
事隔多年,張氏領導的台積電已成為一家為台灣累積不少地緣政治籌碼的巨企。不過,券商對其前景看法轉趨審慎。大和及摩根士丹利均憂慮,跟隨收入強勁的將會是客戶去庫存,料第四季或明年首季營業收入將現下行壓力,故予台積電的目標價分別只有590及580元新台幣,即與周五收市價差不多。
摩根士丹利早前更稱,就算台積電增長會勝過同業,市場不宜「想太多」,而且闖5納米甚至3納米等尖端製程,資本密集程度大增,或會拖累毛利率失守已維持6季的五成水平,其先進封裝更有削弱3納米或以下尖端製程需求之虞。
台積電將於下周四公布業績,且看管理層如何解畫,並為晶片板塊的前景提供指引。
另邊廂,早年揚言要買下台積電的「國家隊」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昨發公告,同日收到北京法院送達的《通知書》,指債權人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且明顯缺乏還債能力為等為由,申請將集團進行破產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