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債降級數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外部評級顯著收緊,外媒報道,中誠信國際等6家境內主要評級公司,今年上半年作出至少173次評級下調,降級數量為升級的6.7倍,並創2007年有數據紀錄以來的半年度最高。市場人士預計,「緊信用」將進一步加劇,意味更多資產質素較差企業的再融資將面臨挑戰。

早前國企違約潮直接揭露中國信用評級虛高的詬病,如永煤違約時仍獲「AAA」評級;華晨集團亦是在違約前數周才被下調評級。然而,監管機構此後對相關問題的關注度提高,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均發布措施,評級公司亦開始作出相應調整,包括調整評級框架、改進評級技術等,以增加企業獲得高評級的難度。

中信証券分析師李晗指,外部評級從虛高逐步回歸正常,不但影響信用市場的重新定價,新發和存量債券面臨壓力,監管機構對企業直接融資條件的收緊亦會尤其不利於資產質素較差企業。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在岸市場違約債券本金創同期最高,共約1,328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1,436億元人民幣的全年最高紀錄僅差百億。

據悉,中國華融(02799)旗下子公司華融國際已完成最新一期債券本息劃付,外媒引述,華融國際已將本金4億美元的美元債本息足額轉至支付代理指定帳戶,債券因美國假期順延至7月6日到期。

新興市場股債吸資飆1.5倍

另邊廂,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6月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的淨外資流入加速,資金規模估計為281億美元,較5月的109億美元增逾1.5倍。上月流入新興市場債券及股市的資金總額分別有189億美元和92億美元,其中中國分別吸收64億美元和52億美元資金。

IIF分析師Jonathan Fortun稱,雖然聯儲局立場轉鷹影響資金流,但新興市場新債發行及中國資金流帶來支撐,整體形勢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