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有意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機制,於2014年已涉足SPAC的匯澤亞洲投資王幹文認為,香港要設計一套有效率的制度,平衡發起人、目標併購公司及投資者的利益,提倡可在目標合併企業的門檻着手,以吸引未有盈利的科技企業。
王幹文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18A章(即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生物科技企業)的上市標準清晰且嚴格,認為對目標併購公司的要求,可參考有關條文,甚至套用。為防止「走數」、「合併造假」等問題,建議延長併購公司股東等公司內部知情人(Insider)禁售期至24個月、加強在盡職審查(Due-Diligence)及股東背景披露、在合併時要求引入類似基礎投資者的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已上市公司股份)等。
他續指,現時內地有逾20萬家科技企業,部分有潛力惟未符合傳統新股上市的企業缺乏適合的融資平台,只能轉至境外上市,香港可以利用SPAC吸納這類公司,讓內地資金更容易投資內地企業。他形容現時是「成為亞洲SPAC中心的黃金時期」,應「鬥快搶中資科企」。
美國SPAC市場去年至今年首季可謂瘋狂,他坦言是意料之外,目前市場上有400至500隻SPAC待合併,直言市場存有泡沫,陸續會出現未能合併而退市的情況,認為監管機構收緊規定,能降低炒風,助市場更健康發展。他預料市場下批熱衷板槐是生物科技、電動車行業、虛擬貨幣相關等,又留意到競爭激烈下,今年合併叫價有所回落。
王氏提醒,若有意投資SPAC,須留意管理團隊是否具經驗、能力等。在公布併購消息後要熟讀招股書,判斷目標公司是否具上市條件,強調投資沒有捷徑,亦須避開未合併前已炒上的股份,尤其已達15美元或以上,而12美元或以下則可留意,至少「輸極有個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