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飾商 疫下大洗牌

儘管疫情反覆,但全球疫苗接種速度理想,民眾已開始重拾以往的消費模式,尤其當消費者轉向網絡購物之際,部分服飾商亦因而冒起,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青睞。雖然預料中美貿易戰、關稅等問題或持續影響零售商,但亦有中資跨境電商因而受惠,成為全球時尚巨頭。

疫情期間,民眾對室內和休閒服飾的需求增加,令Uniqlo母公司迅銷市值一度超越印地紡集團。
疫情期間,民眾對室內和休閒服飾的需求增加,令Uniqlo母公司迅銷市值一度超越印地紡集團。

休閒服熱潮退 日Uniqlo銷售跌

日本快速時尚品牌Uniqlo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在今年2月時,受惠於亞洲市場的強勁復甦勢頭,市值一度超越歐洲同業Zara西班牙母公司印地紡集團(Inditex)。不過,由於次季亞洲疫情反覆,如今市值大幅落後,反觀西方經濟體的民眾接種疫苗後,已開始採購新服飾,迎接疫情後的生活。

外媒分析指,截至6月9日,英國的接種率是每100人接種103劑疫苗;美國每100人接種91劑;德國則為66劑。相較之下,亞洲地區如南韓,每100人僅接種20劑疫苗;日本14劑;馬來西亞更只有11劑。

受疫情影響,各地Zara營業時間平均縮短約10%。
  • 受疫情影響,各地Zara營業時間平均縮短約10%。

不過,內地有效控制疫情,經濟已開始復甦,因此迅銷在主要市場內地仍維持強勁表現。然而,迅銷在東南亞的情況相反,因疫情再度爆發,已暫時關閉馬來西亞全部共49間Uniqlo門市,越南的8間Uniqlo門市也有5間停業。

截至目前為止,迅銷日本上市股份的市值約8.9萬億日圓(約804億美元),在港預託證券(06288)市值292億港元(約37億美元);印地紡市值則超過939億歐元(約1,118億美元)。回顧在疫情初期,亞洲市場的表現顯著優於西方國家,但隨着西方主要市場展開疫苗接種,形勢開始轉變,迅銷的市值亦因而受壓。

迅銷的日本業務陷入困境,5月份Uniqlo同店銷售按年減少約一成,為12個月以來首錄負增長。若和2019年5月相比,同店銷售更下滑18.6%。日本摩根證券分析師稱,迅銷的室內和休閒服飾在疫情期間表現雖強勁,但全球經濟重啟讓高檔時尚戶外服飾的需求回升。

時尚服需求升 印地紡生意倍增

日本摩根證券分析師稱,Zara西班牙母公司印地紡(Inditex)受惠全球經濟重啟。該公司第一季收入激增48%,淨利潤為4.21億歐元,而去年同期虧損4.09億歐元,主因疫情相關限制措施已鬆綁。公司指,到6月6日為止,98%的門市已恢復營業,但營業時間因各國的防疫措施而平均縮短約10%。雖然受門市關閉和防疫措施影響,印地紡上季整體營業時間減少24%,但網絡收入按年增66%,毛利率為59.9%,高於一年前的58.4%,並優於市場預期。

另有分析指,印地紡本季的銷售大幅改善,可見消費者被壓抑的高檔時尚服飾需求釋放後所帶來的效益。公司從5月1日至6月6日期間銷售按年增逾一倍,也比2019年同期增加5%,即暗示着解封後消費需求會隨即飆升。

中資電商Shein美國下載量撼贏亞馬遜

疫情促使網購逐漸普及化,而一直被視為網購「一哥」的亞馬遜(Amazon),在美國本土竟被中資服裝電商Shein打破壟斷局面,並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iOS和Android平台下載量最高的網上購物程式。

那麼,Shein是怎樣在美國冒起的呢?該品牌成立於2008年,主打女裝,同時也有提供男裝和兒童服裝等。Shein雖是中國品牌,但一直主攻國際線,現時不僅打入美國市場,同時向香港、德國、沙特阿拉伯、印度等共220多個國家及地區提供服務。

受惠中美貿戰稅收漏洞

Shein在去年12月發布其2020年公司業績,其中收入接近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同時也是公司連續第8年實現超過100%的收入增長,年活躍用戶逾2,000萬,吸引全球知名投資者IDG資本和紅杉等紛紛湧入投資。

2020年8月,Shein已經完成E輪融資。一位熟悉公司資金情況的人士表示,Shein的估值目前已高達300億美元。據悉,公司去年已為潛在首次公開招股(IPO)聘請高盛、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擔任顧問。

雖然公司澄清有關報道,並稱其估值去年僅為數十億美元,短期內沒有IPO計劃,但從其投資可見,公司有發展下去的野心。今年1月,Shein參與競投英國標誌性服裝零售商Topshop,最終僅輸給出價達2.95億英鎊的ASOS。

Shein為快速時尚服飾市場提供新動力。公司除了結合高超的供應鏈、數據驅動的服裝設計外,同樣不得不提公司受惠於中美貿易戰期間的稅收漏洞。

由於中國在全球時尚界的名氣遠不及意大利、法國或日本,故公司幾乎不向客戶透露產地,比如公司從哪裏獲取材料等,消費者在網站上亦無法搜尋到有關資料。不過,公司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中國實在是功不可沒,特別是因貿易戰令中國稅收條例產生變化,大大減低了公司及供應商的成本,並使公司能夠以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銷售產品。

隨着2018年世界兩大經濟體貿易關係開始惡化,中國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免除出口稅,以應對美國新一輪關稅,剛好Shein的大部分訂單都是從中國倉庫發貨,於貿易戰之前在美國已經處於有利位置。自2016年以來,800美元以下的包裹亦可以免稅入境,雖然後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但對於網購服裝這類型的小額貨物仍然免稅。

美國的稅收漏洞,加上中國的稅收支持,對公司來說絕對是「漁人得利」。資料顯示,去年因疫情而困在家裏的消費者增加,Shein的銷售額按年增長250%,達到100億美元,遠遠超越Zara去年網上渠道的銷售額。

該公司既不用為其大部分產品支付出口稅,又不用在美國支付進口稅,可見極具競爭優勢。不過,當市場消費者趨向網購,相信Shein不會是唯一一間得益於貿易戰的服飾商,也不會是最後一間。由於有政府支持,中國2018年跨境電商出口總額增長67%,該行業的規模已經超過2,650億美元,增長速度比貿易戰前還要快。

開發科技拓「實時時尚」

Shein不只在稅收方面擁有優勢,而且還有完善和成熟的供應鏈。據外媒報道,公司要求簽約的供應商距離其廣州採購中心不超過5小時車程,而且供應商必須在10天的時間內完成由設計至生產的過程,推翻了傳統服裝製造商需要3至6個月的付貨時間。

此外,公司亦開發了專利科技,透過收集客戶的瀏覽數據並與供應商分享,繼而協助供應商生產和設計過程,甚至可提供有關原料及購買地點的建議,加上毋須擔心商店庫存,可即時對消費者的偏好作出反應等,整個過程被稱為「實時時尚」,這也是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