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促華改革勿怠

疫情重創歐美之際,中國卻率先走出幽谷,資金大舉湧入,以致人民銀行近期要連環出口術,甚至調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去壓抑人民幣升勢,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又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長高達8.3%。不過,美國經濟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創始人羅森(Daniel H. Rosen)直指,若不大力改革,單靠外資流入和加碼舉債,中國經濟只能穩定多兩、三年。

若將操持一國經濟比喻為走鋼線,為中國經濟掌舵就等同在鋼線上駛着一輛大貨車。羅森日前投書美國著名智庫雜誌《外交事務》時直指,中國政府經濟改革近年不乏大膽嘗試,但往往因為偏離主軌動搖到這輛「大貨車」的穩定性,結果是「行前兩步退後兩步」。

GDP增長不夠還利息

羅森在市場一片樂觀中點出中國經濟面臨3大負面因素,首先利息支出已經飆至國內生產總值(GDP)數額增幅的兩倍,足以導致國有企業重大違約、銀行重組甚至倒閉;其二是勞動人口自「大躍進」之後首次出現萎縮,換言之更少人願意購買供應過剩的住宅;其三,自1978至約2015年,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傾力參與投資中國,如今多少已有些變調。

不過,他慨嘆,近年內地改革往往虎頭蛇尾。就以財政為例,原擬控制地方政府借貸及開支,並引入房產稅,迄今卻裹足不前。一直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但時至今日,內地仍實施嚴格資金管制。本已提出銀行利率自由化,但銀行業「潛規則」仍紋風不動,導致以犧牲民眾儲蓄收益補貼國企的格局延續。收緊對金融科技的監管雖然說可控制一些風險,但原本對其的放任態度也迫使銀行業改革。

羅森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加緊改革,降低對經濟和產業的管制,提升整體效益,更大膽假設若然出售其國企持股,將可釋放資金,以紓緩數以萬億元計的債務問題、為醫保和減排等項目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為民企提供健康的競爭環境。改革已刻不容緩,尤其是中國只是個中等收入國家,萬一樓價及企業債大跌令投資停滯、職位增長減慢、稅收及企業盈利跟隨下滑的惡性循環來臨才改革,代價恐更大。他又憂慮,若果私營企業不願加碼投資、主要經濟體逐漸疏遠,中國經濟前景將蒙上陰霾。

野村估貿盈明年減半

事實上,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期,為中國經濟「造血」不少的貿易順差今年將從去年的5,279億美元,降至4,166億美元,明年再大跌至僅2,262億美元,原因除了原料價格上漲,還有疫情緩和令防疫用品出口回復正常、發達國家將回歸服務消費、一時流進中國的訂單也會再次離開,結果將會是外匯儲備再度縮小和人民幣下跌。他又相信,當局已意識到經濟下半年有下行壓力,或透過限制人民幣升值、加快政府發債及調整信貸政策去緩衝。

華為被美國封殺是中國經濟與世界脫鈎的重要象徵。市傳該公司於美國晶片「斷供令」去年9月中生效之前在台灣搶購的5納米晶片存貨已快將耗盡,現籌備在武漢建造自家晶片廠,擬於明年開始分階段投產,初期生產光通信晶片和模組產品。